编辑推荐:
为解决ABCA7功能缺失变异如何增加阿尔茨海默病风险这一机制难题,研究人员通过单细胞转录组学、分子动力学模拟和干细胞模型等多学科方法,发现ABCA7-LoF变异导致神经元磷脂酰胆碱代谢紊乱、线粒体解偶联受损和氧化应激增加,而CDP-胆碱干预可逆转这些异常并改善Aβ病理和神经元超兴奋性,为AD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和策略。
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的遗传风险因素中,ABCA7的功能缺失(loss-of-function, LoF)变异是仅次于APOE4的强风险因素,但其具体致病机制尚不明确。ABCA7作为一种脂质转运蛋白,在脑内负责磷脂的跨膜运输,然而其在不同神经细胞类型中的特异性作用以及如何导致AD病理改变仍缺乏系统研究。随着单细胞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在单细胞分辨率下解析ABCA7-LoF变异引起的转录组改变成为可能,这为揭示其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机遇。
为了深入解析ABCA7-LoF变异在AD中的致病机制,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综合性研究。他们首先利用单核RNA测序(single-nucleus RNA-sequencing, snRNA-seq)技术,对来自ROSMAP队列的12例ABCA7-LoF变异携带者和24例匹配对照的死后前额叶皮质(prefrontal cortex, PFC)样本进行分析,构建了细胞类型特异性的转录组图谱。研究发现兴奋性神经元中ABCA7表达最高,且ABCA7-LoF变异导致多种神经细胞类型的广泛基因表达改变,其中兴奋性神经元表现出脂质代谢、线粒体功能、DNA修复和突触信号通路的显著紊乱。
通过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 GSEA)和Kernighan-Lin通路聚类分析,研究人员发现ABCA7-LoF相关的转录改变主要涉及三个核心主题:能量代谢和脂质稳态、DNA损伤和细胞应激反应、以及突触信号传导。值得注意的是,常见的AD相关ABCA7 p.Ala1527Gly错义变异也显示出与LoF变异相似的转录扰动模式。分子动力学模拟揭示,Gly1527变异在ATP结合的闭合构象中表现出更高的结构灵活性,可能降低脂质挤出效率,这为常见和罕见ABCA7变异通过相似机制影响AD风险提供了结构基础。
为了验证这些发现,研究人员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构建了两种同基因的ABCA7-LoF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 iPSC)系(p.Glu50fs3和p.Tyr622),并将其分化为诱导神经元(induced neurons, iNs)。这些ABCA7-LoF神经元重现了死后脑组织中观察到的转录改变,特别是与蛋白酶体功能、细胞周期调控、脂质代谢和线粒体功能相关的基因簇。深入分析发现,ABCA7-LoF神经元中线粒体相关基因表达异常,包括凋亡通路基因(如CASP3和BID)和氧化磷酸化(OXPHOS)亚基的上调,以及β-氧化(ACAD和CPT)和氧化应激解毒(CAT)基因的下调。
功能实验表明,ABCA7-LoF神经元表现出线粒体解偶联呼吸(uncoupled mitochondrial respiration)显著降低,线粒体膜电位(ΔΨm)升高,以及氧化应激增加。脂质组学分析发现,ABCA7-LoF神经元中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choline, PC)组成发生显著改变,饱和PC物种增加而高度多不饱和PC物种减少,同时伴有长链多不饱和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 TGs)的积累。这些脂质改变与LPCAT3(负责将多不饱和脂肪酸引入PC的酶)表达降低相一致。
研究人员进一步测试了CDP-胆碱(胞苷二磷酸胆碱)干预的效果。CDP-胆碱处理显著增加了ABCA7-LoF神经元中胆碱含磷脂的水平,增强了Kennedy通路介导的PC合成和Lands循环介导的PC重塑。转录组分析显示,CDP-胆碱处理逆转了ABCA7-LoF引起的大多数基因表达改变,特别是与线粒体功能、蛋白酶体和核糖体功能相关的基因簇。更重要的是,CDP-胆碱处理恢复了线粒体解偶联功能,降低了线粒体膜电位和氧化应激水平。
在疾病表型方面,CDP-胆碱处理显著降低了ABCA7-LoF皮质器官oid中Aβ40和Aβ42的分泌水平,并改善了神经元超兴奋性。这些发现表明,针对PC代谢的干预策略可能有效缓解ABCA7功能障碍相关的AD病理改变。
本研究采用了多种关键技术方法:利用ROSMAP队列的死后人脑样本进行单核RNA测序分析;采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构建同基因iPSC系并分化为诱导神经元;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分析蛋白质结构变化;使用Seahorse分析仪测量线粒体氧消耗率;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脂质组学和代谢组学分析;通过免疫染色和活细胞成像评估线粒体功能和氧化应激水平。
研究结果表明,ABCA7-LoF变异通过破坏神经元PC代谢,导致线粒体功能异常和氧化应激增加,从而促进AD病理发生。常见的ABCA7 p.Ala1527Gly变异也可能通过类似机制影响AD风险。CDP-胆碱干预能够有效逆转这些异常,改善Aβ病理和神经元超兴奋性,这为AD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和策略。该研究不仅揭示了ABCA7-LoF变异在AD中的致病机制,还提出了通过调节磷脂代谢来治疗AD的新思路,对于理解脂质代谢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结论强调,ABCA7功能障碍引起的PC代谢紊乱是AD风险的重要机制,而增强PC合成和重塑可能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策略。这些发现与最近关于APOE4和相关脂质代谢紊乱的研究相一致,进一步支持了脂质代谢在AD pathogenesis中的核心作用。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阐明ABCA7如何精确调节PC组成,以及CDP-胆碱治疗的最佳剂量和时间窗口,为临床转化提供更多依据。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