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原位测序技术的小鼠与猕猴基因编辑空间图谱解析及其在体内编辑评估中的应用

时间:2025年9月20日
来源: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编辑推荐:

来自国际团队的研究人员通过成像原位测序(ISS)技术,在鼠脑及猕猴肝脏中实现了单细胞分辨率的基础编辑器(BE)和先导编辑器(PE)编辑效率的空间映射,揭示RNA-LNP递送系统可跨肝小叶代谢区实现高效编辑,且多次给药无相互干扰,为代谢性肝病基因治疗提供重要技术支撑与策略依据。

广告
   X   

通过成像原位测序(Imaging-based in situ sequencing, ISS)技术,研究人员在鼠类和猕猴的组织中实现了碱基编辑器(Base Editor, BE)与先导编辑器(Prime Editor, PE)编辑事件的高分辨率空间映射。该研究首先在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al, AAV)递送的断裂内含肽-分裂腺嘌呤碱基编辑器(Intein-split ABE)及PE处理的鼠脑组织中验证了ISS技术的可靠性。进一步在脂质纳米颗粒(Lipid Nanoparticle, LNP)包裹的mRNA及向导RNA(RNA-LNP)递送ABE的鼠和猕猴肝脏中,观察到编辑活动均匀分布于肝小叶的所有代谢区域(包括门静脉周围、中间区和中央静脉周围区)。值得注意的是,在多次施用RNA-LNP的实验中,首次给药并未影响后续剂量的编辑效率与空间分布模式。该成果不仅证实ISS可作为可视化体内基因编辑的强大工具,也表明基于RNA-LNP的碱基编辑器递送策略有望广泛应用于多种代谢性肝病的治疗。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