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动物形类颚关节的趋同演化揭示关键形态创新与生态发育可塑性

时间:2025年9月26日
来源:Nature

编辑推荐:

来自多机构的研究团队利用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对三瘤齿兽类Polistodon和新命名的摩根兽类Camurocondylus化石进行重建分析,揭示了哺乳动物形类次级颚关节的多样化演化路径,表明其演化受咀嚼行为、肌肉重组与生态压力共同驱动,为理解哺乳类关键形态创新提供了新视角。

广告
   X   

哺乳动物形类(mammaliamorphs)中出现了多样化的颚关节趋同演化现象。研究通过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重建了中侏罗世草食性三瘤齿兽类(tritylodontid)Polistodon8和早侏罗世新命名的摩根兽类(morganucodontid)Camurocondylus的化石结构。Polistodon独特地演化出齿骨-轭骨(dentary–jugal)关节,而Camurocondylus则展现出无球状髁突的齿骨-鳞骨(dentary–squamosal)关节,支持了哺乳动物齿骨髁突是由齿骨侧嵴扩张形成的假说9。这些发现表明高级犬齿兽类(cynodonts)中存在反复的演化实验,次级颚关节独立起源多次7,10,其中承重的齿骨-鳞骨关节是哺乳动物形类(mammaliaforms)的共有衍征。尽管体型小型化可能驱动了这一转化11,但研究强调颌肌重组、取食生态和咀嚼行为等因素的共同作用7,12-17。这些类群的生态形态多样性表明表型可塑性和环境诱导的形态变化18-20可能塑造了颚关节的演化,凸显了生态压力与发育灵活性在哺乳动物祖先颚结构多样化中的指导作用。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