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 生物多样性评级对资产价格的影响:基于股票收益与企业特征的关联研究

时间:2025年5月15日
来源:Ecological Economics

编辑推荐:

为探究 ESG 评级中的生物多样性披露机制能否影响投资决策等问题,研究人员分析企业生物多样性评级与股票收益、企业特征的关系。发现评级与企业特征(除规模外)无显著关联,无法预测股票收益,机构投资者和分析师也未将其纳入决策,为完善披露机制提供参考。

广告
   X   

生物多样性作为地球生命的基石,不仅是自然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支撑着生态系统服务。然而,经济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相关风险在金融市场中却常常被忽视。当前,自愿披露机制如 ESG 评级被寄予厚望,但其能否有效反映生物多样性风险并引导资本流动尚不明确。在此背景下,研究人员开展了相关研究,以揭示 ESG 生物多样性评级与资产价格之间的关联,为评估现有披露机制的有效性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人员围绕 ESG 评级中生物多样性成分对资产价格的影响这一主题展开研究,旨在明确该披露机制能否影响投资决策、改善生物多样性结果或促进基于自然的风险管理。通过分析股票收益与企业生物多样性评级的关系,以及生物多样性评级与企业特征的联系,探讨生物多样性信息在金融市场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生物多样性评级除了与企业规模存在一定关联外,与其他企业特征基本无关,也无法预测股票收益。从行业来看,生物多样性评级在金属和采矿业预示负收益,而在公用事业领域则预示正收益,但整体上,机构投资者和卖方分析师在决策过程中并未考虑生物多样性评级。这一系列结果表明,当前 ESG 评级中的生物多样性衡量未能为金融决策者提供有用的额外信息,仅依靠该机制难以实现与生物多样性和自然恢复相关的目标,也难以改善基于自然的风险管理。该研究成果发表在《Ecological Economics》。

研究主要采用了以下关键技术方法:一是基于 MSCI ESG 评级数据,提取企业的生物多样性与土地使用评分(Biodiversity & Land Use Score),该评分由暴露评分(Exposure Score)和管理评分(Management Score)组成,涵盖企业业务、运营地点等多方面信息;二是构建股票投资组合,按生物多样性评分将股票分为不同 quintile(五分位组),分析各组的超额收益、因子调整收益等;三是运用回归分析,探究生物多样性评分与企业特征(如规模、资产回报率 ROA、托宾 Q 值 Tobin's Q 等)、机构持股比例、分析师预测误差等变量的关系;四是进行行业层面的分析,考察不同行业中生物多样性评级与股票收益的异质性关联。数据来源包括 CRSP/COMPUSTAT 的股票数据、Thomson Institutional 的机构持股数据等。

生物多样性评分与企业特征


通过对企业规模、B/M 比率、ROE 等一系列特征与生物多样性评分的分析发现,除企业规模外,生物多样性评分与其他特征无明显关联。规模较大的企业生物多样性暴露评分较低,可能因其具备更强的业务多元化能力。资本支出较高的企业,生物多样性管理评分相对较好,显示出一定的管理能力差异,但整体关联强度较弱,说明生物多样性表现并非企业基本面的核心决定因素。

生物多样性评分与股票收益


无论是通过投资组合排序分析还是回归模型检验,均发现生物多样性评分对未来股票收益缺乏预测能力。在全样本分析中,不同生物多样性评分组的超额收益和因子调整收益差异不显著。行业层面虽存在异质性,如金属和采矿业中高评分预示负收益,公用事业中高评分预示正收益,但这种差异在多数行业中并不普遍,且效应规模较小,无法形成系统性的定价模式。

市场参与者反应


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与生物多样性评分关联微弱,不同类型机构(如银行信托、保险公司等)虽存在一定异质性偏好(如银行信托更倾向持有高暴露评分企业股票,保险公司偏好管理评分好的企业),但整体影响不显著。卖方分析师的预测误差与生物多样性评分无明显关联,表明分析师未将生物多样性信息纳入盈利预测体系,市场缺乏相关信息传导链条。

机制探讨


从企业基本面看,生物多样性评分与 ROA、利润 margins、系统风险(β 值)、异质性风险等均无显著关联,无法通过影响企业盈利能力或风险水平作用于股票价格。托宾 Q 值分析显示,市场并未因生物多样性表现对企业进行高估或低估,进一步印证了生物多样性信息在估值中的无效性。

研究结论表明,当前 ESG 评级中的生物多样性衡量未能有效反映企业对生物多样性的实际影响及相关风险,也无法引导金融市场资本流动或影响投资决策。这一发现挑战了 ESG 评级作为生物多样性风险管理工具的有效性,凸显了现有披露机制的局限性。研究指出,单纯依靠自愿性披露难以将生物多样性的环境外部性内部化,需结合更具强制性的监管措施或开发更科学的衡量工具,以推动金融市场重视生物多样性风险,实现经济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该研究为完善生物多样性相关的金融披露框架、促进政策制定者设计更有效的激励机制提供了重要参考,也为后续研究生物多样性与金融市场的互动关系奠定了基础。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