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近一段时期以来,医药行业围绕知识产权的纠纷不断发生,从陕西晨鸡药业与美国辉瑞公司的商标注册纠纷,到各方瞩目的“万艾可”专利权案,一时引得多方关注。不管这些纠纷的结果如何,可以肯定的一点是,随着国内医药市场的日益国际化,中国医药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正在逐渐加强。
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医药行业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行业。在这个技术密集型的行业里,知识产权保护尤为重要。对此我国很多医药企业还没有意识到。一方面,相对弱小的、以仿制国外专利产品为主的中国医药企业在中国加入WTO后,将面临严重的专利挑战;另一方面,由于国内医药企业及科研人员专利意识的淡薄,导致大量技术的流失,如果不采取措施,国内市场全面放开后,这一现象将更加严重。那么,在专利密布的医药市场中,国内医药企业如何保护自己并求得生存与发展呢?专家指出,中国医药企业必须实施专利战略,充分利用各种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和专利情报来保护自己、发展自己,为“中国制造”加上一把“放心锁”。
放心锁种类知多少
据介绍,医药发明的知识产权保护形式有专利、商标、行政保护和技术诀窍四大类,每一类中还有多种可供申请人选择的形式,如专利中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形式,行政保护又分为新药保护、中药品种保护和药品行政保护三种。那么,医药企业如何为自己的产品选择一种既安全放心、又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知识产权保护锁呢?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62家中药企业、401个品种中,企业优选的知识产权保护形式为中药品种保护和商标保护,选择专利保护的比例则较低。其实,专利保护才是保护药品发明最有效的方式,各医药跨国公司对其药品发明的保护主要采取这种形式。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化学发明审查一部张清奎部长介绍,医药行业可申请的发明专利主要有药物化合物发明、药物制剂发明、制备方法发明、医药用途发明、医疗器械发明和治疗方法发明几种形式。在这些保护措施中,产品的专利保护是最为有效的保护方式,而制造方法的专利保护则弱得多,因为这种方式并不禁止他人利用不同的方法获得相同的产品。与其他国家有所不同的是,我国对治疗方法发明不授予专利。
医药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科研成果及目的选择合适的专利形式,可以将有新颖性的中药配方或提炼方法申请发明专利,其保护期为20年,发明专利的申请手续和实质审查的程序比较繁杂,耗时较长;对医药产品的外观设计如包装图案可以申请外观设计专利,保护期为10年,申请程序不算复杂,取得专利较容易。企业对于培植出的中药植物新品种,可以申请植物新品种注册,保护期一般为20年,申请手续和实质审查程序与发明专利相似。
除了专利以外,为了提高市场信誉和产品知名度,企业还可以将生产或经营的品牌申请注册商标。我国注册商标的保护期为10年,但可以多次续保,申请手续和实质审查比专利容易。商标作为商品和企业的象征,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一个知名商标为企业带来的无形资产的价值有时远远超过有形资产。
技术诀窍作为一种商业秘密,靠严格的保密进行保护,当发生泄密事件时,企业可以通过《反不正当竞争法》进行法律维权。由于中药配方多样,生产工艺复杂,从产品方面很难应用反向工程倒推出其配方和生产工艺,所以,商业秘密通常被视为保护中药知识产权的一种有效方式,我国的云南白药就是采用这种方式进行保护的。
与以上几种保护形式相比,大多数医药企业对行政保护中的新药保护、中药品种保护和专门针对国外产品的药品行政保护等形式更为熟悉。张清奎认为,企业在深入了解各种知识产权保护措施的基础上,可以把几种保护方式进行综合利用:对于尚处在实验室阶段的研究成果,可以根据需要申请专利或作为技术秘密进行保护,然后进入临床试验-生产许可证的审批阶段;当产品已经形成工业化的上市商品时,可以申请商标注册和新药行政保护;专利或新药保护期满时,可以再申请中药品种保护;商标或中药品种保护期满后,可以续展或延期。为自己的产品设计一套科学的保护程序,可以大大延长产品的保护期。
挑把适合自己的锁
目前,我国多数医药企业和科研人员的知识产权意识还不强,不该发生的故事时有发生。随着制药业的研发费用越来越大,新药的研发越来越难,发达国家很多制药公司将寻找新药物化合物的目光转向草药和动物药,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医药自然成为关注的焦点,这无疑对中国医药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对此,张清奎指出,医药企业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妥善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当企业取得新的研究成果时,首先要决定是否需要申请专利,选用什么样的申请形式,并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申请。对于创新药物,企业要尽早采取专利或技术秘密进行保护;对于刚刚上市的新药,应及时注册商标,以防止他人的恶意抢注;对于市场畅销产品,则应尽可能利用行政保护措施(例如中药品种保护)加以保护。
他说,企业在申请专利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我国的专利法对药物化合物给予绝对的物质保护,既保护制造、使用、销售,也保护进口;天然物质也可以得到物质专利保护。企业在申请药物化合物专利时,应当确切定义物质,公开制备方法和医疗用途。药物制剂产品专利应有用途限定,因为药品用途是发明目的的组成部分,应用效果是确定发明完成程度的重要标志,而适用范围则是实施发明的关键依据。因此,申请这类专利应当公开医疗效果,但医生的处方不能申请专利。药物的制备方法可以申请方法专利,我国在1993年以前只保护制备方法的使用,后来延伸到其产品的直接保护。企业在申请方法专利时应当公开原料、工艺步骤和条件。申请用途专利只能写成制备方法形式“物质X用于制备治疗Y病的药品”,不能写成“物质X用于治疗疾病Y”。此外,医疗器械可以申请专利,要求与机械设备相同。
灵活应用是关键
一个企业所拥有的专利数量以及对专利的运作,可以反映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前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主动而充分地利用专利制度所提供的法律保护,可以有效地保护自己;充分利用专利情报来研究分析市场和竞争对手,则可以推进企业的技术开发水平。
张清奎认为,医药企业实施的专利战略应该包括尊重知识产权,重视技术创新。要提高中国医药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必须立足于自主创新,因为只有专利拥有者才能在市场上获得最大利润。但目前国产化学药品以仿为主的状况显示,仿创结合还将持续相当长的时期。他强调:“企业不能盲目仿制,以避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必要时需购买专利许可证。”
此外,医药企业还应充分利用专利公开的资料、情报,了解某一技术领域的世界最新发明创造,或某一关键技术的解决方案,使企业在较高起点上进行开发,避免做毫无价值的重复劳动;在产品投产或出口之前应进行专利文献检索,不要与他人的专利撞车,避免造成侵权纠纷。
在医药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无论大企业还是小企业,都把专利战略看做企业致胜的法宝。大公司利用专利企图垄断技术进而垄断市场,而中小企业则可以通过专利战略,突破大公司的垄断,以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如经过研究专利公开的技术资料,可以设法绕开对方的专利,以避免侵权;对无法绕开的对方专利提出无效请求,想办法清除障碍,或在对方专利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取得依存专利,反过来限制对方等等,这些都是世界上中小医药企业通常的做法。
但是,当企业为自己的研究成果申请专利时,一定要设法避免给竞争对手留下可乘之机。写专利申请文件时要尽量进行合理概括,以获得尽可能大的保护范围,防止他人变相侵权;在审批过程中遇到阻碍时要灵活对待,以保证主要或重要部分早日摆脱困境。此外,企业还应积极开发上游产品,并进行二次开发,以形成密集的专利网。
摘自 医药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