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据WHO网站4月3日报道,自2002年11月16日在我国广东省发现以来,全球目前累计已有16个国家或地区报告非典型肺炎发病2270例,死亡79例。
夺命肺炎疑由猪传人
夺命非典型肺炎肆虐束手无策。在各地专家努力“缉凶”下,终有惊人发现了。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及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目前均在非典型肺炎病人身上找到了致病“元凶”——“冠状病毒”。
此常见病毒过往在人类及猪只引致轻微感冒,但怀疑这次是猪身上的病毒突破自然常规,象禽流感一样传染给人,才导致罕见的全球性暴发及严重发病情况。
据悉,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发现的“冠状病毒”,虽然一向出现在人类及动物的身上,但这次从肺炎病人身上发现的病毒,属于猪身上的“冠状病毒”,这显示病毒由猪“跳进”人类的界别。由于病毒存在的宿主改变了,导致不寻常的发病情况。
其中一名负责研究非典型肺炎病毒的专家、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助理教授——管轶博士,3月25日表示,该系发现的“冠状病毒”已知的品种超过20个,有9组基因,会存在于牛、马、狗及禽鸟身上。
在人类身上发现的冠状病毒,一般只会引致普通伤风,轻微咳嗽及发烧,绝少引致肺炎并发症死亡,相信这次的病毒是全新品种,目前正进行基因排序找出病毒的性质。
对于病毒是否由猪只传染给人类,他拒绝评论,但表示“会研究病毒为何会跳进人类当中”。
香港猪会主席黄广荣表示,冠状病毒是引致华南地区猪只患传染性肠胃炎及感冒的主要病毒,高峰期是每年12月中至3月的寒冷及潮湿季节。
猪只会出现腹泻及感冒病征,但大猪一般“泻”数日之后会自然痊愈,小猪或会并发肺炎而死。因猪栏密度高,故会经空气传染给很多猪,也可经接触分泌物及粪便而传染。
非典型肺炎或是感冒病毒新变种
美国和国际的卫生官员现在相信,起源于亚洲的非典型肺炎,实际上也许是感冒病毒的恶性新种。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官员说,对感染非典型肺炎的人士进行检查的结果发现,他们身体组织里有一种称为“冠状病毒”的微生物痕迹。
目前已有三种冠状病毒,但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说,亚洲的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似乎是基因上的不同,可能是属于第四种。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格伯丁说:“有很强证据可证明冠状病毒是非典型肺炎的病原。如果不是非典型肺炎的真正病原,至少也是助长非典型肺炎。”
但她警告说,还需要进行更多试验之后,专家才能加以确定。目前还没有经批准的药物可治疗非典型肺炎。
在美国,迄今似乎有39人感染非典型肺炎,其中32人是因最近到亚洲旅行之后感染这种疾病。其他七人是医护人员或是与受感染者有密切接触的家人。
世界卫生组织的传染病组主任海曼昨天说,新加坡和越南实行的遏制政策已取得成功。
世界卫生组织已派遣一支5人的代表团到中国,希望能到发生非典型肺炎的广东省进行调查。
3月31日,就非典型肺炎致病源的研究情况,记者独家采访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预防控制所首席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洪涛教授。
非典型肺炎的致病源已经成功分离
开门见山,洪涛院士说:“通过对5例非典型肺炎病人尸体器官解剖,做电子显微镜观察,我们已经发现,在病人的肺、肝、脾、肾等多个器官见到一种衣原体样的病源。据我们估计,这很可能是一种新的、变异的衣原体。”
据洪涛院士介绍,目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预防控制所已经对非典型肺炎的致病源——这种新的、变异的衣原体分离成功。研究人员发现,培养的细胞跟尸体中的病毒细胞一样,同属这种新的、变异的衣原体。这意味着,人类克服非典型肺炎已经为时不远。
与此相关的另一个研究成果是,专家们对恢复期的病人做血清化验,发现病人的IgM(早期抗体)越晚越多,这表示病人的抗体越来越强,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这种新的、变异的衣原体就是致病源。
这也是目前中国在调查非典型肺炎病源方面所取得的最新进展。
洪涛院士对记者说:“我们目前正在做药物实验,实验表明该衣原体对常用抗生素都不敏感,更肯定了这种新的、变异的衣原体就是非典型肺炎的病源。最后的研究成果,将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一个星期后公开发表。”
洪涛院士对香港和国外一些相关报道的看法
据报道,目前,一些国家和地区不断有非典型肺炎病例发生。世界卫生组织近日已经证实,2002年11月16日在广东佛山市首次发现的非典型肺炎病例,和近日传播亚欧美三大洲的“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SARS)”是同一疾病。
截至目前,中国(包括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加拿大、印尼、菲律宾、新加坡、泰国以及越南都有媒体报道非典型肺炎的流行,而致病原因尚不清楚。
较早时,香港曾宣布病毒元凶是“副粘液病毒群”。之后,美国政府疾病管制中心(CDC)表示,根据他们的研究,这种病毒不是香港说的“副粘液病毒群”,而是“冠状病毒”。而目前正在北京协助调查非典型肺炎疫情的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小组组长麦肯锡则称:“我们现在只能证实导致病发的是种冠状病毒,目前看来它很可能源自动物。”
针对以上各种不同的说法,洪涛院士说:“认为非典型肺炎病源来自于动物,并不等同于认为病源缘于禽流感,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而且病源来自于动物的说法目前也只是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的一种推测。”
“科学就是讲究证据。比起美国从病人的咽拭子分离研究而言,我们的证据更为充分。”洪涛院士说,“当然,我们不敢排除有其他的原因,比如说衣原体和冠状病毒同时作用,但衣原体绝对是主要元凶。”
洪涛院士肯定地告诉记者:“我们绝对可以排除禽流感和副粘液病毒群是病源,因为现在我们可以肯定衣原体跟病人的死亡原因密切相关。病毒预防控制所从尸体取样进行研究,就是力图找出夺命肺炎的真凶。”
说到这里,洪涛院士向记者提供了3月25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洪涛院士念给记者听(英文):“变异的感冒病毒可能是致死流行病的发病原因,非典型肺炎不可能源自两个病毒同时感染,而最终的判断结果还要从被感染病人的尸体中取样来研究。”
洪涛院士说:“我们的研究方向和思路与《科学》杂志不谋而合,这也从某种程度上肯定了专家们近期的工作。”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推出非典型肺炎防治方案
3月31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互联网(http://www.chinacdc.net.cn,)向全国各级卫生医疗部门推出了《非典型肺炎防治技术方案》。
由卫生部疾病控制司组织专家在总结前阶段防治工作的基础上制定的这一防治技术方案包括:非典型肺炎病例的临床诊断标准(试行)、非典型肺炎病例或疑似病例的推荐治疗方案和出院诊断参考标准(试行)、医院消毒隔离工作指南(试行)、非典型肺炎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提纲、非典型肺炎病例实验室检测标本采集技术指南(试行)、病人住所及公共场所的消毒(试行)、各种污染对象的常用消毒方法(试行)、社区综合性预防措施以及病人住所及公共场所的消毒(试行)。
防治方案称,常见的非典型病人发病前2周曾密切接触过同类病人,或者有明确的被他人传染的证据,或者生活在流行区,或发病前2周到过非典型肺炎正在流行的地区,其主要临床症状是发热(>38℃)和咳嗽、呼吸加速,气促,或呼吸窘迫综合征,肺部罗音或有肺实变体征之一以上。实验室检查发现早期血WBC计数不升高,或降低,而肺部影像学检查发现肺部不同程度的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呈网状样改变,用抗菌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而病人伴有头痛、关节酸痛、全身酸痛、乏力、胸痛、腹泻等症状。各级医疗机构在诊治过程中要注意排除原发细菌性或真菌性肺炎、肺结核、肺部肿瘤、非感染性肺间质性疾病、肺水肿、肺不张、肺栓塞、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肺血管炎等临床表现类似的肺部疾患。该中心强调,各地在实际工作中,对非典型肺炎防治技术方案有何建议和修改意见,请及时与卫生部疾病控制司联系。
摘自 央视国际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