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包生产与药物研发
提及“外部采办(outsourcing)”这个词,一般人可能很少会将它与新药开发联系在一起。然而,事实上,制药公司和生物技术公司新药开发过程中的外部采办业务正以每年15%~20%的速度递增.目前这部分业务主要由美国的专业技术公司所承担,而他们的客户是类似辉瑞这样的大型制药企业。近几年,印度和中国的一些公司正迎头赶上,试图从中分到一杯羹。
美国是龙头
据Kalorama信息公司的分析报告,2003年,全球制药公司新药研究工作的外部采办业务价值高达20多亿美元,业务的承包商主要是一些美国的专业技术公司。到2007年,这部分业务的价值预计将达到60亿美元。在新药开发的外部采办业务中,大型制药企业属于最大的客户,其占据的份额约为25%。这些大型制药企业包括辉瑞、默克、诺华、百时美施贵宝和礼来,而辉瑞理所当然是其中最大的单一客户。
据咨询公司Bioexpertise的首席执行官介绍,美国制药行业每年在药物生产、调配和包装方面的外部采办业务规模约为145亿美元。近年来,大型制药企业还通过合同形式将新药临床试验的管理权外包给一些专业公司,如Covance、Pharmaceutical Product Development等。
一般而言,欧美发达国家开发一个新药通常需要花费7~10年时间和超过8亿美元的费用。因此,为了降低日益增长的新药开发成本,一些大型制药公司有意向低成本国家如印度和中国外包部分新药开发工作。
印度完善游戏规则
印度已开始在通用名药物生产方面接受一些外部采办业务。根据世界贸易组织规定,从明年开始,印度将对1995年后获得专利的药品实施知识产权保护(到目前为止,印度的专利法只承认生产过程专利,而不承认产品专利。因此,许多印度制药公司利用新的生产程序来制造已在美国或其他国家获得专利的药品是不违法的)。
更为严厉的知识产权保护法案为更多的印度公司取得美国制药公司新药开发工作的外包业务铺平了道路。在被称为印度基因谷的海得拉巴市,就有许多这样的公司。例如,Shantha生物技术公司除了开发自己的新药以外,它还为Calbiochem公司(默克在美国的一家附属企业)制造酶产品;Ociumum Biosolutions是印度一家开发生物信息学软件的公司,现在它已将软件卖给了美国的Dow AgroSciences公司,并在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市建立了一家合同研究(Contract Research)分支机构。
中国努力追赶
中国在参与美国生命科学市场的活动方面要落后于印度,不过,中国正努力向前追赶。美国洛杉矶的一家小型投资银行公司New Cap Partners的负责人Kenneth Epstein目前正在美国公司与上海睿星基因技术公司(Shanghai Genomics)之间穿针引线,希望达成一些研究合同。上海睿星基因技术公司是位于上海的一家由70人组成的小公司,它是由两名留学博士组建的。
据Epstein介绍,在中国,一个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的生命科学研究人员每年的薪水大约为8000~10000美元。如果在美国,类似水平的人才的工资至少要高4倍。“在中国,你花1万美元就可以做很多分析工作。”
尽管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在中国已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Epstein建议国外客户在中国开展外部采办业务时,应该尽量只外包一些内容详细的、本质性的工作,比如,微阵列(microarray)的装配(选择DNA样本,以便开展进一步的实验);或者重新构建已知药物的配方,以便进一步延长药品专利;或者在某种药物专利期满后,开发价格较便宜的新生产方法。目前,上海睿星基因技术公司已经获得了一些日本和美国客户的订单。
大型制药企业也注意到受过专业训练、成本低廉的中国科学家的存在。现在,礼来已在上海睿星基因技术公司立足的同一开发区建立了自己的分支机构。
高速发展的原因
Kalorama公司的报告指出,新药开发过程中外部采办业务的高速发展有两个原因。首先,今天通过激烈竞争上市的大多数药物事实上都不是由其原创公司负责市场销售的。其次,由于基因组和蛋白质组等新兴科学的出现,人们发现了许许多多的新型药物靶标,即便是最大型的制药公司也不可能独立地对所有新药物靶标进行深入研究,将新药开发工作外包给其他专业公司将使新药开发更快速、成本更低。
目前,大多数新药开发的外部采办业务主要由美国专门从事新药开发的专业公司或生物技术公司承担。据Kalorama公司统计,提供这类服务的公司排名前三位的是千年制药、Pharmacopeia Drug Discovery和Albany Molecular Research公司,前两者同时也开发自己的产品。据悉,这三家公司在2002年的收入中都至少有1.2亿美元来自于其承担的外部采办业务。随着中国和印度公司的快速发展,美国公司的份额有可能被这些公司夺走。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生物通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