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日前,科技部公布了“十一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各领域2006年度专题课题评审结果,该校生环学院郑裕国教授、信息学院俞立教授和药学院钱俊青教授申请的课题分别列入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先进制造技术领域和现代农业技术领域专题课题。这是我校有史以来承担863计划课题数最多的一年,也标志着我校在高技术研究领域又迈出了新的一步。
生物通综合:来自浙江工业大学的消息,日前,科技部公布了“十一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各领域2006年度专题课题评审结果,该校生环学院郑裕国教授、信息学院俞立教授和药学院钱俊青教授申请的课题分别列入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先进制造技术领域和现代农业技术领域专题课题。这是我校有史以来承担863计划课题数最多的一年,也标志着我校在高技术研究领域又迈出了新的一步。
郑裕国教授主持的课题“腈水合酶/酰胺酶双菌双酶耦联生物催化生产手性药物中间体(S)-(+)-2,2-二甲基环丙甲酰胺”,属于新一代工业生物技术专题的目标导向类课题,获资助经费369万元。课题采用腈水合酶和光学选择性酰胺酶双菌双酶耦合体系,生物催化转化2,2-甲基环丙甲腈生产(S)-(+)-2,2-二甲基环丙甲酰胺,将腈化合物转化酶应用于手性药物中间体的生物制造中,不仅可以实现西司他丁的绿色生产,还可以为建立以腈水合酶/光学选择性酰胺酶为基础的生物催化法制备手性药物中间体等手性化合物的技术平台提供技术支撑。
俞立教授主持的课题“大型聚丙烯装置面向节能降耗的多牌号生产策略研究”,属于面向节能降耗目标的优化控制技术专题的探索导向类课题,获资助经费80万元。该课题根据大型聚丙烯装置频繁的牌号切换过程和多牌号生产的复杂性,抓住节能降耗这一主题,利用多变量非线性控制和优化技术来研究如何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消耗、提高生产效益的问题,对我国石化工业的健康发展有积极影响。
863计划是国家三大主体科技计划之一。该计划选择若干高技术领域作为发展重点,领域内设置专题和项目,其中专题以前沿技术研究为导向,以提高原始性创新能力和获取自主知识产权为目标。专题内设探索导向和目标导向两类课题,探索导向类课题每个课题支持强度为100万元以下,目标导向类课题每个课题支持强度为500万元以下。
浙江工业大学作为合作单位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申报的863计划“农业生物药物创制”重大项目课题“农用抗生素和次生代谢物生物农药研究和创制”、与浙江大学合作申报的专题课题“基于产品族DNA学习与推理的造型设计快速生成技术研究”、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申报的专题课题“果树采摘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也已获准立项。
专家简介:
郑裕国
郑裕国教授,1961年生,博士,博士生导师。任浙江工业大学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 浙江省生物化工重中之重学科带头人; 浙江工业大学生物化工博士点负责人; 浙江省制药工程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绿色化学合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生物合成技术研究方向负责人;兼任中国化工学会生物化工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工业与环境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微生物学会酶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
2001年入选浙江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002年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人员”,获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重点资助。承担国家“973”项目、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20多项课题,在Journal of Biotechnology,Biocatalysis and Biotranformation,Journal of Enzyme Inhibition and Medicinal Chemistry,Chemical Reviews,Biotechnology Progress,Process Biochemistry,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了60多篇文章。
1964年1月生。
研究方向:生物制药
科研工作:
近三年来,主持开展浙江省重大科技项目《油菜磷脂深加工关键技术及系列产品研制》;主持开展浙江省中药现代化专项重点项目《浓缩再煎型颗粒饮片的研制》;获浙江省“151人才基金”。
获奖情况:
1997、1999、2000年,排名第一获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三项;2001年,排名第一获浙江省高校科技成果奖一项。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