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在新一期的BMC Biology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雄性鲷鱼(cichlid fish)的一种基因进化出了引诱雌鱼以使雄鱼能将精子储存在雌鱼嘴里的特殊功能。
生物通报道:在新一期的BMC Biology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雄性鲷鱼(cichlid fish)的一种基因进化出了引诱雌鱼以使雄鱼能将精子储存在雌鱼嘴里的特殊功能。
这项研究揭示出,这个基因与鲷鱼鱼鳍上的类卵标记有关。研究还揭示出了这些标记的进化历史,而这种标记则是这种鱼怪异的口交成功的核心。
德国Konstanz大学的研究人员饲养了19种鲷鱼,并且鉴定出一种与在鱼鳍的椭圆斑点中产生黄色细胞的基因。这些被称为卵模拟物的标记存在于雄鱼的臀鳍上。这种鱼是所谓的母亲口育鱼(在口腔中繁育幼仔的鱼)。一旦雌鱼生出鱼卵,它就会将卵放进它的嘴巴里。雌鱼会被雄鱼鱼鳍上的类似卵的标记所吸引,然后雌鱼就会接近雄鱼。当雌鱼类靠近雄鱼的臀鳍时,雄鱼类会将精子排到雌鱼口中,进而受精卵子。
鲷鱼是一类包括罗非鱼和天使鱼的鱼属。在东非大约有1800多种鲷鱼,并且其中80%属于丽鱼类(haplochromines),其特征就是有类似卵的图案。
这种与产生能模拟卵的色斑有关的基因叫做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1 receptor a (csf1ra)。研究人员还证实,这种基因在一种亲缘关系较远的种的模拟卵中也发生了表达,而在这种鱼中的色斑不是出现在臀鳍而是在胸鳍位置。
这两种独立的模拟卵能够作为检测相同的基因途径是否与模拟形态类型有关的一种模型系统。(生物通雪花)
鱼研究与人类健康
在最新一期的《干细胞》(Stem Cells)杂志上,来自英国的研究人员发现,斑马鱼眼睛中的一类叫做Muller胶质细胞的特殊细胞对对视网膜的再生至关重要,该细胞还有助于视力的恢复。研究人员预言,这种Muller胶质细胞可能用于恢复人类受损视网膜。
已经知道,视网膜损伤是造成失明的主要原因,引起视网膜损伤的疾病包括斑点状退化、青光眼、糖尿病等。来自伦敦大学学院眼科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对年龄在18岁到91岁人群的Muller胶质细胞进行研究,并发现这些细胞群能形成多种类型的视网膜细胞。
研究人员已在实验室里成功把放射状胶质细胞分化为视网膜细胞,并大量繁殖,还向患有视网膜疾病的老鼠体内移植放射状胶质细胞,这些细胞分化为健康视网膜细胞,使视网膜功能恢复。
在小鼠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这种细胞能够迁移到视网膜。研究人员希望这些成果能早日用于治疗人类的视网膜损伤。除了在实验室进行培养,然后再移植回眼睛外,研究人员还希望能够找到刺激眼睛细胞生长并利用自身细胞进行修复的方法。
研究人员提醒说,虽然Muller胶质细胞存在于人类眼睛中,但它是否在某些人体中进行自动修复还并不清楚。伦敦大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希望这一发现能在5到10年内带来新的治疗手段,由于需要克服移植的细胞带来的免疫排异反应,因此使用从自体获得的细胞可能将维持更长时间。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