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一项新的研究显示,与从未生子的雌鼠相比,小鼠的母亲对幼崽求救信号的大脑反应更强烈。这些发现暗示,与母性相关的激素或行为变化能够改变动物大脑对求救信号的接收能力。
生物通报道:一项新的研究显示,与从未生子的雌鼠相比,小鼠的母亲对幼崽求救信号的大脑反应更强烈。这些发现暗示,与母性相关的激素或行为变化能够改变动物大脑对求救信号的接收能力。
之前的研究已经阐明,当年幼的鼠崽与它们的母亲分隔时,它们会发出高频(大约65千赫)的噪音,这种声音人类是听不到的。
一些研究人员将这种噪音命名为“求救信号”(distress call),但这个命名一直存在争议——一些人认为这更像是一种生理反应而不是一种情绪反应。
美国Emory大学的研究人员希望通过分析大脑是否发生变化来解释为生命小鼠的母亲对幼崽的尖叫更敏感。
研究人员将探针放在无知觉的小鼠的听觉皮层,然后记录其幼崽尖叫时的神经细胞活动情况。
大脑记录显示,小鼠母亲的神经活动能最快达到高峰,即在幼崽呼叫开始后的大约16.6毫秒达到最大值。而且,小鼠母亲的听觉细胞能发出更多的协同神经信号。这些意味着母鼠大脑对幼崽呼叫声的谐调能力明显提高。这项研究的结果公布在近期的PLoS Biology杂志上。(生物通雪花)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