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西北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开发了一种杀菌缩氨酸,叫拟肽(peptoid),对细菌具有更大的杀伤力。这些合成分子模仿螺旋状杀菌缩氨酸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杀菌机理,但比自然界的缩氨酸更有威力,且在体内的杀菌时间更长,而生产成本却低得多。当科学家将它们加入到6种已知的导致食物中毒、肺炎、医疗感染、耳朵和心脏感染的细菌中,结果发现拟肽全部将它们消灭了。
如果细菌能进化具有耐药性,那么为何不让它们成为杀菌的微生物呢?这种能够消灭细菌的微生物就叫噬菌体(phage)。噬菌体除了能消炎之外,还能留存在体内充当“好”细菌。目前所谓的噬菌体疗法已经在东欧广为使用,而美国正在进行临床测试。由于噬菌体和其细菌目标共同进化了数十亿年,它们能够有利地解决细菌的耐药性问题。
噬菌体是一种能“吃”细菌的细菌病毒,凡有细菌的地方,都有它们的行踪。噬菌体往往都有各自固定的“食谱”。像专爱“吃”乳酸杆菌的噬菌体和专“吃”水稻白叶枯细菌的噬菌体等等。根据这一特性,科学家可以从细菌的分布中大致判断出噬菌体的分布情况。噬菌体的脾气并不都一样。烈性噬菌体侵入细菌后,马上进行营养繁殖,直到使细菌细胞裂解方才善罢甘休。而温和性噬菌体进入细菌细胞内先“潜伏”下来,不但不损伤寄主细胞,反而和寄主的基因组同步复制,等待时机。如果受到外界因素的刺激,比如受到辐射,那么,潜伏的噬菌体会毫不犹豫地“冲”出寄主细胞,从而导致细菌死亡。
5、胆固醇药
抗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MRSA)产生的一种抗氧化剂能帮助破坏抗感染过程中产生的有毒自由基。科学家发现这种抗氧化剂是在类似于人类生产胆固醇的过程中产生的。因此,研究人员想知道这种低胆固醇化合物是否能充当一种新型的抗生素。于是研究人员进行了实验老鼠的动物测试,发现服用此胆固醇药的老鼠感染的抗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MRSA)比没有服用此药的老鼠少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