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3计划”顾问组详细名单 王晓东入选

时间:2011年9月20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973计划”顾问组专家每届任期3年,上一届专家顾问组于2007年6月成立,近日最新的第五届专家名单公布,其中周光召院士担任荣誉组长(自专家顾问组设立以来,周光召院士一直担任历届组长),十一届全国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主任徐冠华担任组长,副组长为陈佳洱、林泉、朱道本,入选的生命科学领域专家包括张启发、裴钢、饶子和和王晓东等……

广告
   X   

生物通报道:973计划,亦称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基础研究和科技工作作出的重要决策。“十五”期间,973计划项目取得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为优秀人才特别是中青年优秀人才搭建了展示才华的舞台,通过跨部门、跨行业的强强联合,凝聚了优秀团队,促进了人才培养和基地建设。

“973计划”顾问组专家每届任期3年,上一届专家顾问组于2007年6月成立,近日最新的第五届专家名单公布,其中周光召院士担任荣誉组长(自专家顾问组设立以来,周光召院士一直担任历届组长),十一届全国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主任徐冠华担任组长,副组长为陈佳洱、林泉、朱道本。

与第四届顾问组专家相比,此次人数大幅增加,达到了47人(第四届为30人),而且增加了一位来自香港的科学家(苏国辉)。另外为了加强与863计划、支撑计划和国家重大专项等的衔接,来自大型国有企业的科学家增加为6人(第四届为1人)。

第五届“973计划”顾问组专家

荣誉组长: 周光召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组 长: 徐冠华 科学技术部

副组长: 陈佳洱 北京大学

林 泉 科学技术部

朱道本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成 员: 许智宏 北京大学

朱作言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张启发 华中农业大学

方荣祥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贾承造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包信和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周孝信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徐建中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李静海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邬贺铨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周炳琨 清华大学

潘云鹤 浙江大学

林惠民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孙鸿烈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苏纪兰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莫宣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秦大河 中国气象局

江桂斌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强伯勤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裴    钢 同济大学

林其谁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王晓东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

苏国辉 香港大学

叶恒强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祝世宁 南京大学

翁宇庆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薛群基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杨胜利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生物工程研究中心

刘经南 武汉大学

曹湘洪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叶朝辉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郭    雷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于    渌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饶子和 南开大学

艾国祥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万惠霖 厦门大学

魏奉思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程耿东 大连理工大学

钟    掘 中南大学

熊有伦 华中科技大学

陈祖煜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李依依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第四届“973计划”顾问组专家

周光召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林 泉 科学技术部

陈佳洱 北京大学

朱作言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许智宏 北京大学

李振声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贾承造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岑可法 浙江大学

包信和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邬贺铨 信息产业部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周炳琨 清华大学

李 未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孙鸿烈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陈毓川 中国地质科学院

苏纪兰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强伯勤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裴 钢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佘 靖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闵乃本 南京大学

叶恒强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周 廉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

朱道本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杨胜利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工程研究中心

李德仁 武汉大学

叶如棠 建设部

饶子和 南开大学

程耿东 大连理工大学

艾国祥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万惠霖 厦门大学

吴国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其中生命科学领域知名科学家包括:朱作言、张启发、强伯勤、裴钢、饶子和(饶子和教授于上一届加入)和王晓东等,具体简介见下。

在顾问组整体规划方面,饶毅教授去年曾撰文“973总体顾问组作用可以加强:专家和行政相互制衡 ”,提出加强有两个方面,一是其他部委,如我所知与生命科学相关的农业部和卫生部,这些部委管理科学经费都不如科技部,他们应该引进和建立类似科技部总体顾问组的咨询机构;二是在科技部内,总体顾问组的作用可以加强。可作为参考。

朱作言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1941年9月出生,汉族,湖南省澧县人。196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1980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自1965年起,先后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和研究所所长,其中,1980-1983和1998-1994年间分别在英国和美国的大学和研究所进修和工作。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8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07年被授予英国阿伯丁大学科学博士荣誉学位。现任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科学通报》执行主编,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协会会长,从2000年5月起被聘为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遗传发育生物学及生物技术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多项具有开创意义的重要成果,为鱼类基因育种奠定了理论基础,发表相关论文100多篇,其中3篇已成为转基因鱼领域公认的经典文献,先后6次获得国家和部级科技成果奖。

强伯勤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分子生物学家。上海人。1962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医疗系。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主任、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研究员。曾任医科院副院长、协和医大副校长。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了八核苷酸限制酶SfiⅠ,合作鉴定出第二种八核苷酸限制酶NotⅠ的识别特异性;还发现了新酶NalⅢ,NlaⅣ和MslⅠ;构成了基因工程高产菌株,提高限制酶或甲基化酶产量10—100倍以上;开展过创新霉素产生菌质粒的基因克隆;1993年起从事人类基因组研究,主要领域是脑发育以及神经系统疾病相关基因的结构与功能。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裴 钢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中科院院士、同济大学校长、细胞生物学家.毕业于沈阳药科大学,1981年获学士学位、1984获硕士学位。1985在比利时Ghent国立大学UNIDO/WHO学习班进修药物科学。1986年在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所临床药理系进行访问研究。1991年获美国北卡大学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博士学位,其后在美国杜克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

饶子和 南开大学

分子生物物理与结构生物学家,江苏南京人,1977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1982年获中科院研究生院硕士学位,1989年获得墨尔本大学博士学位。现任清华大学教授,中科院生物物理所所长、学术委员会主任,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王晓东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资深研究员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研究概述

我们在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NIBS)的研究目标是阐明细胞死亡的分子机理。我们相信这些知识将帮助我们理解现代社会中包括癌症、自身免疫疾病、心血管疾病以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等主要疾病的发病机理,并进而有助我们设计出相应的治疗策略。我们目前的研究是过去15年来对细胞凋亡,一种由细胞内的Caspases执行的细胞死亡形式的系统研究的延伸。这些研究经历使我们认识到细胞凋亡仅只是细胞自我灭亡的形式之一,另外还有一些细胞死亡的其它方式,它们通过与细胞凋亡相似而又不同的细胞内成份和调节机制来完成。这其中包括我们目前注意到的由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诱发的细胞坏死。我们发现了一种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下游的激酶Rip3在这种细胞死亡形式中起着关键作用。我们正在研究Rip3是如何杀死细胞,以及这个过程与细胞凋亡以及其它形式的细胞死亡间有何联系。

我们实验室欢迎有兴趣的科学家加入到我们的队伍,来共同解决细胞死亡这个迷。除了我们擅长的生物化学技术,我们实验室也装备有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以及化学生物学等领域的最先进的工具和手段。

(生物通:万纹)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