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揭开这些谜团,来自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生态系统与景观演化研究所等多个机构的研究人员,在《Communications Biology》期刊上发表了一篇名为 “Continuity in morphological disparity in tropical reef fishes across evolutionary scales” 的论文。他们通过深入研究,得出了一系列重要结论,这对于我们理解热带礁鱼的进化和生物多样性有着重要意义。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运用了多种技术方法。首先,在物种选择和样本采集方面,他们精心挑选了 17 种具有代表性的热带礁鱼,这些鱼来自 10 个不同的科,涵盖了不同的成年体型和浮游幼体持续时间(Pelagic Larval Duration,PLD) 。随后,研究人员从印度洋西部的 4 个地理区域采集了 1111 条鱼的样本。在分析样本时,研究人员采用了多种先进的技术。在基因分析上,运用双酶切限制性位点相关 DNA 测序(double-digest restriction-site-associated DNA sequencing,ddRAD-seq)技术来评估遗传多样性;在形态分析方面,通过几何形态测量学,对鱼的身体形态进行精确测量和分析。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研究都有哪些重要发现吧。
扩散与遗传多样性
研究人员基于成年体型和浮游幼体持续时间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 ,对 17 种热带礁鱼的扩散能力进行了评估。他们发现,主成分分析的第一轴与体型和浮游幼体持续时间都有着很强的关联。随后,研究人员将物种在第一主成分轴上的坐标与遗传多样性相关联。通过双酶切限制性位点相关 DNA 测序技术评估遗传多样性后发现,物种的扩散能力与区域遗传多样性呈正相关,这意味着扩散能力越强,区域遗传多样性越高;而扩散能力与样本地点之间的遗传分化呈负相关,也就是说,扩散能力强会减少不同样本地点之间的遗传差异。这一发现充分表明,扩散在塑造热带鱼物种的空间遗传结构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