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这篇综述深入探讨了前驱糖尿病(prediabetes)的全球流行现状、病理生理异质性及缓解策略,强调通过生活方式干预(LI)和靶向治疗实现血糖正常化(NGR)对降低2型糖尿病(T2D)风险的关键作用,并呼吁将前驱糖尿病缓解纳入临床指南。
前驱糖尿病的定义与全球流行病学
前驱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水平异常升高但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代谢状态,根据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标准,其定义为空腹血糖(FPG)5.6-6.9 mmol/L、糖耐量试验(OGTT)2小时血糖7.8-11.0 mmol/L或糖化血红蛋白(HbA1c)5.7%-6.4%。全球范围内,糖耐量受损(IGT)和空腹血糖受损(IFG)的年龄标准化患病率分别达9.1%和5.8%,预计到2045年将分别增长至10.0%和6.5%。亚洲人群的IFG患病率显著高于其他地区,而北美和加勒比地区的IGT负担最重。
病理生理异质性
前驱糖尿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呈现高度异质性。肥胖相关的前驱糖尿病以胰岛素抵抗为核心特征,伴随内脏脂肪组织(VAT)堆积、肝脂肪沉积(>1.85%即可诱发肝胰岛素抵抗)和低度炎症。相比之下,非肥胖个体的前驱糖尿病更多与β细胞功能减退相关。亚洲人群的β细胞功能衰退更显著,而非洲裔人群则以胰岛素分泌缺陷为主。此外,1小时血糖(1-h PG>8.6 mmol/L)被提出作为早于IGT的血糖异常标志物。
表型分类与风险分层
基于图宾根家族研究(TUF)的聚类分析将前驱糖尿病分为6种表型,其中高肝脂肪含量(Cluster 5)和内脏肥胖(Cluster 6)表型的糖尿病和并发症风险最高。值得注意的是,Cluster 6患者虽因代偿性高胰岛素血症延缓了糖尿病进展,但慢性肾病(CKD)风险显著升高。
干预策略与缓解机制
生活方式干预(LI)是前驱糖尿病管理的基石。糖尿病预防计划(DPP)和德国前驱糖尿病生活方式干预研究(PLIS)表明,体重减轻≥7%可使糖尿病风险降低56%,而联合内脏脂肪减少(尤其是腰臀比下降)可进一步促进血糖正常化(NGR)。PLIS研究揭示,缓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改善幅度显著高于非缓解者,而β细胞功能仅轻微提升,这与2型糖尿病缓解中β细胞功能恢复为主的机制形成鲜明对比。
未来方向与临床意义
当前证据支持将前驱糖尿病缓解作为独立治疗目标,但其对心血管疾病(CVD)和CKD的长期影响仍需验证。此外,种族和性别差异(如亚洲女性更依赖腰围控制,男性更需运动干预)提示需个体化策略。新兴的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和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可能为高风险表型提供额外获益。
(注:全文严格基于原文数据,未添加非引用结论)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