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是女性中最常见的癌症,在日本,每年约有 9.2 万名女性被诊断出患有乳腺癌。在 2022 年,乳腺癌占日本女性新增癌症病例的 21.6%。在乳腺癌的四种主要亚型中,激素受体阳性(HR
+)且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2 阴性(HER2
−)的癌症占比超过三分之二。
对于 HR+/HER2−转移性乳腺癌(mBC),推荐的标准治疗方案是序贯内分泌治疗(ET)联合靶向药物,如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 4/6(CDK4/6)抑制剂。然而,ET 耐药在 mBC 治疗中仍是一个常见难题。当患者对 ET 耐药后,化疗成为重要的治疗选择。但目前,在日本,HR+/HER2− mBC 对 ET 耐药后化疗的真实世界治疗模式和临床结局尚未得到充分研究。
为了填补这一空白,来自 Gilead Sciences K.K.、Gilead Sciences Europe Ltd.、福岛医科大学等机构的 Takayuki Kimura、Tomoko Takami 等研究人员开展了相关研究,研究成果发表在《Breast Cancer Research and Treatment》上。这项研究有助于了解当前日本 HR+/HER2− mBC 的化疗现状,为改善治疗方案、减轻患者负担提供依据。
研究人员采用了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数据来源于 Medical Data Vision(MDV)提供的日本医疗索赔数据库。该数据库涵盖了 2008 年 4 月至 2022 年 9 月的乳腺癌患者数据,能广泛代表不同年龄和共病情况的患者群体。研究人员根据一系列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患者,最终确定了 2697 例 HR+/HER2− mBC 患者纳入一线队列,其中 1553 例和 783 例分别接受了二线和三线化疗,纳入相应队列。
研究人员对患者的治疗模式、至下次治疗或死亡时间(TTNTD)、治疗中断时间(TTD)、医疗成本和不良事件(AEs)等指标进行了分析。在治疗模式方面,研究发现不同化疗方案在各线治疗中的使用频率有所不同。一线化疗中,最常用的方案是 S-1(20.1%)和紫杉醇 + 贝伐单抗(20.0%);二线化疗中,艾立布林(12.2%)和紫杉醇 + 贝伐单抗(11.4%)较为常用;三线化疗中,紫杉醇 + 贝伐单抗(6.9%)和艾立布林(6.8%)使用较多。而且,治疗方案的选择还受到患者年龄、既往 ET 暴露情况和是否使用过 CDK4/6 抑制剂等因素的影响。例如,年龄≥65 岁的患者更常使用 S-1 和卡培他滨;未接受过 ET 的患者一线化疗更倾向于使用蒽环类药物。
在 TTNTD 和 TTD 方面,随着治疗线数的推进,TTNTD 逐渐缩短,一线、二线和三线队列的中位 TTNTD 分别为 8.2 个月、7.3 个月和 6.0 个月。不同化疗方案的 TTNTD 和 TTD 也存在差异,如 S-1 的中位 TTNTD 为 13.2 个月,TTD 为 5.7 个月,两者相差 7.5 个月。医疗成本方面,化疗线数增加,每月医疗成本上升,一线、二线和三线治疗的总费用中位数分别为 277.1 万日元、340.9 万日元和 378.4 万日元,这给患者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不良事件方面,恶心 / 呕吐、中性粒细胞减少 / 白细胞减少、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腹泻较为常见。不同化疗方案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有所不同,如蒽环类药物相关的恶心 / 呕吐、中性粒细胞减少 / 白细胞减少和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较高,而 S-1 的腹泻发生率较高。
综合来看,该研究首次在日本真实世界临床环境中,对 HR+/HER2− mBC 患者化疗的治疗模式和临床结局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大多数治疗策略总体上符合日本乳腺癌协会(JBCS)的指南,但在化疗方案选择上仍存在一些差异。随着治疗线数的增加,TTNTD 缩短,医疗成本上升,患者负担加重。这提示需要进一步改进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负担。不过,该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如数据库中缺乏部分检测结果、可能存在药物超说明书使用情况、无法控制一些混杂因素等。未来研究可以在这些方面加以改进,为 HR+/HER2− mBC 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