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作为全球健康领域的 “隐藏杀手”,正悄然威胁着越来越多人的生命。它是全球第六大常见癌症,也是癌症相关死亡的第四大主因。原发性肝癌主要分为肝细胞癌(占所有肝癌的 75%)和肝内胆管癌(占所有肝癌的 15%) ,多发生于肝脏疾病或肝硬化患者。目前,超过 90% 的肝细胞癌病例与慢性肝病相关,任何病因引起的肝硬化都是肝细胞癌的最强危险因素。
肝癌患者常伴有肝区疼痛、胃肠道症状、发热、体重减轻、疲劳、出血倾向、下肢水肿和腹水等症状。而且,肝癌的发病率和主要病因在不同地区和国家差异巨大。在亚洲(除日本)、南美洲和非洲的大部分地区,乙肝病毒(HBV)是主要病因;在西欧、北美和日本,丙肝病毒(HCV)是主要诱因;在中欧和东欧,饮酒则是重要因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在 “其他” 类别中居首位,且在高收入地区,其有望成为肝癌的主要病因。
尽管已有研究对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进行了预测,对特定地区的肝癌进行了统计分析,探讨了不同地区肝癌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并报告了 1990 - 2019 年全球肝癌疾病负担,但针对 2021 年全球疾病负担的最新研究报告仍显不足,且以往研究缺乏对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伤残损失生命年(YLD)和早死所致生命损失年(YLL)的数据分析。
为填补这些空白,来自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市东医院普外科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展了相关研究,其成果发表在《BMC Public Health》杂志上。
研究人员利用全球疾病负担(GBD)2021 研究的数据,分析了 1990 - 2021 年 204 个国家和地区的肝癌发病趋势。他们通过生命登记数据建模死亡率,利用初级研究、医院出院记录和索赔数据估计非致命负担,并计算了患病率、死亡率、YLLs、YLDs 和 DALYs,同时对年龄和报告率进行了调整,以每 10 万人为单位,并给出了 95% 的不确定区间(UI)。
在全球层面,1990 - 2021 年,肝癌患者数量从 345,912 例(95% UI 299,826 - 376,632)增加到 739,299 例(673,114 - 821,948),全球年龄标准化患病率从 1990 年的 7.75(6.91 - 8.43)/10 万人上升到 2021 年的 8.68(7.90 - 9.67)/10 万人。男性的肝癌患病率和患者数量均显著高于女性,且男女的年龄标准化患病率峰值均出现在 85 - 89 岁年龄组。肝癌相关死亡总数从 23,000 例(20,000 - 27,000)增加到 483,800 例(440,400 - 540,100),但全球年龄标准化死亡率却从 1990 年的 5.86(5.37 - 6.45)/10 万人降至 2021 年的 5.64(5.12 - 6.29)/10 万人。
从地区层面来看,2021 年,高收入超级地区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最高(18.73 [17.69 - 19.76]/10 万人),且该地区在 1990 - 2021 年年龄标准化发病率增幅最大。东亚、南亚和大洋洲的年龄标准化死亡率显著下降,而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肝癌死亡人数最少,年龄标准化死亡率也最低。高收入亚太地区在 1990 - 2021 年的年龄标准化患病率最高,而南拉丁美洲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最低。
在国家层面,2021 年,中国和印度这两个人口大国的肝癌年龄标准化发病率分别为 13.28(95% UI 10.74 - 16.41)/10 万人和 3.16(2.78 - 3.56)/10 万人。蒙古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最高,韩国次之;英国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变化最大,增幅达 296.53%。蒙古的年龄标准化死亡率最高,摩洛哥最低;波兰的年龄标准化死亡率增幅最大,毛里求斯的降幅最大。
通过前沿分析发现,随着社会和人口发展,有效差异普遍扩大,表明社会人口学指数(SDI)较高的国家或地区在减轻肝癌负担方面潜力更大。
综合来看,该研究全面分析了 1990 - 2021 年全球、地区和国家层面的肝癌负担。研究结果显示,肝癌病例数显著增加,负担日益加重,尤其在 SDI 较高的地区更为明显。尽管全球年龄标准化死亡率略有下降,但肝癌的总体负担仍在持续增长,给全球医疗系统和经济带来了巨大挑战。研究还强调了肝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为制定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策略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研究也指出了不同 SDI 地区在肝癌防控方面的潜力和方向,有助于合理分配医疗资源,加强肝癌的预防和控制工作。然而,该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如部分地区数据缺乏、统计模型存在假设等,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改进数据收集和建模技术,深入分析风险因素,以提高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适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