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金属基抗菌材料:对抗耐药菌的新希望

时间:2025年3月10日
来源:Journal of Nanobiotechnology

编辑推荐:

为解决耐药菌感染难题,研究人员探究金属基纳米材料抗菌疗法,成果为抗感染治疗提供新思路。

广告
   X   

在医疗领域,细菌感染一直是困扰人类健康的一大难题。想象一下,细菌就像一群狡猾的 “小怪兽”,不断进化出对抗药物的本领。传统的抗生素曾是对抗细菌的 “有力武器”,但如今,耐药菌的出现让这些 “武器” 渐渐失去了威力。据统计,在美国每年有超 280 万例抗菌药物耐药感染病例,夺走超 35000 条生命,其中下呼吸道感染、血流感染和腹腔内感染这三大感染综合征,在全球与抗生素耐药相关的死亡中占比高达 78.8% 。而且,细菌能通过多种途径突破人体防线,引发各种疾病,从局部伤口感染到危及生命的肺炎、败血症等。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开发新的抗菌策略迫在眉睫。

北京大学医学部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展了关于金属基纳米材料在抗菌治疗领域的研究。该研究成果发表在《Journal of Nanobiotechnology》上,为解决耐药菌感染问题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希望。


在研究方法上,研究人员主要运用了材料合成技术,精确控制反应条件来制备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金属纳米材料;通过多种体外实验,检测纳米材料对不同细菌的抗菌效果;利用动物模型,评估纳米材料在体内的抗菌性能、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


研究结果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 细菌耐药机制:细菌耐药机制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保护生物膜、降低细胞内药物浓度、修饰或保护药物靶点、直接修饰抗生素分子等。例如,细菌可通过外排泵将抗生素排出细胞,改变孔蛋白结构减少药物进入,还能修饰药物靶点降低药物亲和力,甚至产生特殊酶破坏抗生素结构。

  • 金属基纳米材料抗菌机制:金属基纳米材料凭借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展现出强大的抗菌能力。其可利用小尺寸效应穿透细菌细胞壁和膜,破坏细胞结构;产生活性氧物种(ROS),如羟基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单线态氧( )和过氧化氢(),损伤细菌细胞膜和 DNA 等;释放金属离子,干扰细菌代谢过程。

  • 金属纳米材料的研究与应用:在医学抗菌领域,金属纳米材料发展迅速。金纳米材料(Au-NPs)因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特性,对多种耐药菌有抗菌活性,还推动了光热疗法发展;银纳米材料(Ag NPs)凭借释放银离子、产生 ROS 等机制,在伤口敷料等方面应用广泛;金属络合物脂质体可作为药物载体,精准递送抗菌药物,增强治疗效果。同时,研究人员还通过改变材料物理化学性质、表面修饰等方法优化其抗菌性能,部分金属纳米材料在临床前和临床试验中表现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


研究结论与讨论部分指出,抗菌纳米药物在治疗感染性疾病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为抗菌策略提供了新选择。然而,目前其广泛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如生物相容性、体内分布、长期毒性等问题需进一步研究。未来,提高纳米材料对革兰氏阴性菌的选择性、借助创新技术设计更有效的抗菌纳米药物、加强跨学科合作是重要研究方向。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金属基纳米材料将在抗菌治疗领域发挥更大作用,有效对抗耐药菌,守护人类健康。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