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作性睡病:探寻患者真实世界的困境与希望
在生活中,你是否曾好奇,那些总是突然犯困、难以控制自己睡眠的人,究竟经历着怎样的困扰?发作性睡病,一种神秘而又折磨人的罕见慢性神经系统疾病,正悄然影响着无数人的生活。它主要表现为五大经典症状,其中最令人困扰的就是日间过度嗜睡(EDS),患者仿佛被瞌睡虫牢牢黏住,随时随地都可能 “秒睡” 。此外,猝倒(cataplexy)、夜间睡眠紊乱(DNS)、睡眠瘫痪以及睡眠相关幻觉也常常伴随左右。而且,它还分为 1 型(NT1,伴有猝倒)和 2 型(NT2,不伴有猝倒)两种亚型。
这种疾病不仅严重干扰患者的日常生活,让他们在工作、学习、社交时状况百出,还会带来沉重的社会经济负担。更糟糕的是,其症状多样且因人而异,诊断和治疗都极为困难,平均诊断时间长达 8 - 22 年。在此期间,患者承受着各种症状的折磨,却往往被误诊为其他疾病,如抑郁症、睡眠呼吸暂停等。
为了深入了解发作性睡病患者的真实经历,改善他们的治疗现状,来自美国多家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重要研究。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CNS Drugs》杂志上,为我们揭开了发作性睡病患者世界的神秘面纱。
研究人员通过向 MyNarcolepsyTeam(一个拥有超 10,000 名成员,为发作性睡病患者提供情感支持和临床治疗见解的社交网络)的 3959 名美国成员发送为期 15 分钟的在线调查问卷,收集了丰富的数据。调查内容涵盖患者特征、诊断 / 症状、生活质量等多个方面,共 27 个问题。
在参与调查的 110 名患者中,女性占比高达 84%,近一半(48%)被诊断为 NT1。研究发现,患者从首次与医生讨论症状到确诊,多数(69%)需要≥2 年,超过三分之一(31%)甚至等待≥10 年。而且,64% 的患者最初被误诊,抑郁症(73%)是最常见的误诊疾病。EDS(93%)和疲劳(84%)是促使患者寻求诊断的主要症状,也是最困扰他们的症状(分别为 92% 和 79%)。
发作性睡病对患者生活的影响极其严重,76% 的患者表示影响为极度或非常严重。工作、社交、日常家务和锻炼等方面均受到显著干扰,许多患者还出现了情绪问题,如隔离感(83%)、抑郁(81%)和焦虑(80%)。
在治疗方面,八分之一的患者未接受任何药物治疗,58% 接受多药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右旋苯丙胺、莫达非尼等。患者期望的治疗结果主要是停止日间睡眠(77%),他们还希望药物能从根本上治疗疾病,而不仅仅是缓解症状。在获取治疗信息的渠道上,特定网站(53%)和 MyNarcolepsyTeam(45%)是患者最常使用的资源。
综合来看,这项研究全面展示了发作性睡病患者在诊断、症状体验和治疗方面的困境。诊断延迟现象普遍,患者承受着多种症状的折磨,治疗需求未得到充分满足。研究结果有助于临床医生更好地认识发作性睡病,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制定更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同时,也提醒相关机构重视患者获取信息的需求,提供更多可靠的资源。这对于改善发作性睡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推动该领域的医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