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编辑推荐:为解决水稻低温胁迫导致的减产问题,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孙明哲/孙晓丽团队发现水稻特异性miR1850.1通过负调控免疫基因NPR3影响低温耐受性。该研究揭示miR1850.1-NPR3模块可同时调控幼苗期和孕穗期耐冷性,为培育耐寒粳稻品种提供新靶点,成果发表于《Plant Communications》。
研究背景生动有趣:
当寒潮来袭,水稻叶片会像被冻僵的手指般蜷缩发黄,花粉则像蔫掉的气球失去活力——这就是低温胁迫给水稻带来的"生存危机"。虽然科学家已发现COLD1、bZIP73等耐冷基因,但调控多生育期耐冷性的关键因子仍像拼图中缺失的那一块。更引人深思的是,植物免疫系统的"哨兵"NPR蛋白家族竟在低温响应中扮演未知角色,而水稻特有的小RNA miR1850恰似一把藏在基因组深处的"分子钥匙"。
关键技术方法:
研究采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构建pri-miR1850和NPR3突变体,通过人工miRNA(amiR)和短串联靶标模拟(STTM)技术调控miR1850.1表达,结合5'RACE验证靶向关系,利用原生质体转化和免疫印迹分析蛋白水平变化,并通过GUS报告系统解析启动子活性。
主要研究发现:
结论与意义:
该研究首次阐明水稻特有miR1850.1-NPR3模块的低温调控网络:低温通过抑制miR1850.1表达解除其对NPR3的转录后抑制,同时激活NPR3转录,形成级联放大信号。这一发现不仅填补了miRNA-免疫基因互作调控非生物胁迫的理论空白,更为分子设计育种提供"一因多效"的靶点——通过精细调控该模块可同步提升粳稻耐冷性和病害抗性。后续研究可深入解析NPR3下游信号通路,并探索该模块在不同稻种资源中的自然变异,为应对气候变化下的粮食安全挑战提供新策略。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