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龄 Wistar 大鼠肝脏干细胞、祖细胞含量及功能活性差异研究:为老年肝脏疾病治疗新策略奠基
时间:2025年4月4日
来源:Cell and Tissue Biology
编辑推荐:
为探究肝脏随年龄增长再生能力下降问题,研究人员以 6 个月和 12 个月大的 Wistar 大鼠为对象,研究其肝脏干细胞和祖细胞含量及功能活性差异。结果发现 12 个月大鼠肝脏组织架构破坏、脂质代谢改变等。该研究为老年肝脏疾病治疗提供依据。
肝脏具有巨大的自我再生潜力,但随着年龄增长,其再生过程的活性会降低。在众多变化中,各种肝细胞群的功能活性发生改变,对这些变化的研究能够为老年肝脏疾病新治疗方法的开发奠定基础。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年龄大鼠肝脏干细胞和祖细胞含量以及肝脏功能活性的差异。实验使用 6 个月和 12 个月大的 Wistar 大鼠,通过超声和肝脏组织学检查评估形态学变化,采用生化方法测定血清脂质谱,利用细胞计量法研究从大鼠骨髓、动脉血和肝脏中分离出的干细胞和祖细胞的表面及细胞内抗原。结果显示,12 个月大的雄性 Wistar 大鼠与 6 个月大的相比,存在细胞外基质成分过度形成、组织结构破坏、门静脉高压发展,以及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浓度升高的情况。骨髓、血液和肝脏中的造血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上皮细胞(CD45–CD326+)含量存在显著的年龄相关差异。12 个月大的大鼠肝脏实质中,双能肝细胞前体(CD45–CD326+CD133+)和卵圆细胞(CD45–CD326+CD133+CD90+)群体数量显著低于 6 个月大的大鼠。同时,1 岁大鼠肝脏实质中,表达细胞内标记 Sox9 的细胞总群体数量在统计学上显著高于年轻大鼠,无论细胞表型如何。结论表明,与 6 个月大的大鼠相比,12 个月大的大鼠肝脏中,表达 Sox9 的细胞和具有炎症表型的淋巴细胞数量增加,干细胞以及各种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群体数量减少,这对肝脏的再生能力产生不利影响,破坏了器官的组织结构,并改变了脂质代谢。这些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老年个体对慢性肝脏疾病的易感性增强。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生物通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