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研究揭示了UBE2M介导的LC3B蛋白neddylation修饰在皮肤衰老中的关键作用。通过构建Ube2m+/−小鼠模型,发现neddylation通过抑制VHL/BIRC6介导的LC3B泛素化降解,维持自噬(autophagy)活性,从而延缓细胞衰老(senescence)。该发现为皮肤衰老干预提供了新靶点。
LC3B的neddylation修饰机制
研究首次鉴定LC3B为neddylation修饰靶点,确认UBE2M是介导该修饰的关键E2酶。通过质谱和突变分析,发现K42是LC3B主要neddylation位点,该位点在进化上高度保守。进一步研究表明,CUL2-RBX1和CUL4B-RBX1复合物作为E3连接酶参与LC3B的neddylation过程。有趣的是,LC3B的磷脂酰乙醇胺(PE)结合是其发生neddylation的必要前提。
分子调控机制解析
neddylation修饰通过空间位阻效应减弱LC3B与泛素E3连接酶VHL/BIRC6的相互作用,从而抑制K51位点的泛素化修饰。UBE2M缺失或MLN4924处理导致LC3B泛素化增强,通过蛋白酶体途径加速降解。值得注意的是,双突变体K42R-K51R的稳定性与野生型相当,证实neddylation与泛素化在K42/K51位点存在竞争性修饰。
自噬调控与衰老表型
neddylation缺陷显著降低基础自噬和饥饿诱导的自噬流(autophagy flux)。在功能挽救实验中,野生型LC3B可部分逆转UBE2M缺失引起的衰老表型,而K42R突变体挽救效果较弱。Halo-mGFP报告系统显示,UBE2M过表达增强自噬流,而MLN4924处理则产生抑制作用。值得注意的是,ATG5敲除细胞的实验表明,UBE2M还可能通过自噬非依赖途径参与衰老调控。
临床转化意义
该研究阐明了neddylation-自噬轴在皮肤衰老中的调控机制,为年龄相关疾病干预提供了新思路。鉴于UBE2M在衰老过程中的表达下降,靶向LC3B neddylation可能成为延缓皮肤衰老的潜在策略。未来研究需进一步揭示neddylation是否影响LC3B与其他自噬相关蛋白的相互作用,以及其在器官水平衰老调控中的作用。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