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研究针对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青少年妊娠导致不良出生结局这一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研究人员通过分析8个国家最新人口健康调查(DHS)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方法,发现青少年妊娠使不良出生结局风险增加4.7%(ATT=4.7%)。该研究为制定针对性干预策略提供了重要证据,对改善区域母婴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埃塞俄比亚贡达尔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团队利用2020-2024年间布基纳法索、科特迪瓦等8个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最新人口健康调查(DHS)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PSM)这一准实验设计方法,对45,790名育龄妇女(其中青少年组4,021人,非青少年组41,769人)进行分析,量化评估了青少年妊娠对不良出生结局的影响效应。研究论文发表在《BMC Pregnancy and Childbirth》。
研究团队采用多阶段抽样获取DHS数据,通过构建包含居住地、教育程度等12个协变量的probit模型计算倾向得分,比较了核匹配、最近邻匹配和半径匹配三种算法后,选择平衡性最佳的10近邻匹配法。主要评估指标包括平均处理效应(ATE)、处理组平均处理效应(ATT)和未处理组平均处理效应(ATU),并通过Mantel-Haenszel统计量进行敏感性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青少年妊娠率为8.7%,其中莫桑比克最高(15.59%),加纳最低(5.86%)。青少年组不良出生结局发生率为45.4%,显著高于非青少年组的39.9%。PSM分析表明,青少年妊娠导致不良出生结局风险增加4.7%(ATT=4.7%),其中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在青少年组更为常见,而死产和巨大儿的发生率组间差异较小。敏感性分析证实,当潜在混杂因素Γ≥1.3时,结果仍保持稳健。
在讨论部分,研究者指出该发现与中非、埃塞俄比亚等地区既往研究结论一致。青少年生理发育不完善、营养竞争(自身生长与胎儿需求)以及产前保健(ANC)利用率低可能是风险升高的主要原因。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研究样本中83%的青少年在医疗机构分娩且95%接受产前检查,不良结局风险依然显著,提示需要针对青少年特殊需求优化服务内容。
该研究的政策意义在于首次通过大样本因果推断证实,在控制社会经济等混杂因素后,青少年妊娠本身仍是撒哈拉以南非洲不良出生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者建议采取三方面干预措施:加强青少年专属的性教育项目,开发适合青少年的产前保健服务模式,以及通过社区宣传消除避孕服务的使用障碍。这些发现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终结可预防新生儿死亡"的子目标提供了区域特异性证据。
研究存在两点局限:一是依赖自我报告数据可能低估不良结局发生率,二是无法完全排除未测量混杂因素的影响。未来研究可结合临床指标和生物样本,进一步阐明青少年妊娠影响出生结局的生物学机制。尽管如此,这项跨国研究为制定差异化的青少年生殖健康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对改善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母婴健康水平具有实践指导价值。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