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真菌菌群通过修饰脂肪酸介导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 aureus)的拮抗作用:机制探索与医学启示
时间:2025年4月15日
来源:Current Biology
编辑推荐:
为探究宿主共生真菌或真菌菌群(mycobiota)抑制病原体定植的机制,研究人员开展了关于人类皮肤真菌菌群的研究。发现M. sympodialis能减少S. aureus在皮肤定植,还揭示相关作用机制及对病原体耐药性的影响,为理解微生物相互作用提供新视角。
微生物群通过抑制病原体定植来促进宿主健康,但宿主共生真菌或真菌菌群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与身体其他部位相比,人类皮肤真菌菌群具有独特的稳定性,且主要由适应皮肤环境的马拉色菌属(Malassezia)酵母菌主导。研究观察到,合轴马拉色菌(Malassezia sympodialis)在人类皮肤上的定植,能显著减少随后主要细菌病原体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定植。在体外实验中,M. sympodialis可从环境源生成一种羟基棕榈酸异构体,在与皮肤相关的应激条件下,对S. aureus具有强大的杀菌活性,足以削弱S. aureus在皮肤上的定植能力。通过实验进化来确定S. aureus应对马拉色菌拮抗作用的适应机制,研究人员发现严格反应调控因子 Rel 发生多个突变,这些突变能促进S. aureus在面对M. sympodialis时的存活,并且在M. sympodialis存在的情况下,为S. aureus在人类皮肤上提供竞争优势。在S. aureus临床分离株中也发现了类似的 Rel 等位基因,天然的 Rel 变体足以使S. aureus耐受M. sympodialis的拮抗作用。部分严格反应激活是S. aureus对临床抗生素产生耐受性的基础,实验室进化和天然的 Rel 变体均以依赖于替代 sigma 因子 SigB 的方式赋予S. aureus多药耐受性。这些发现证明了真菌菌群通过生成羟基棕榈酸异构体来介导对病原体定植抗性的能力,确定了细菌应对微生物群拮抗作用的新适应机制,并揭示了微生物群驱动的进化对塑造病原体抗生素敏感性的潜在影响。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生物通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