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桑尼亚乌朗加区伊维菌素群体服药覆盖率及其影响因素:为消除盘尾丝虫病 “精准导航”

时间:2025年4月16日
来源:PLOS Pathogens

编辑推荐:

本文聚焦坦桑尼亚乌朗加区盘尾丝虫病消除工作,通过多阶段抽样调查 502 人(多为女性,平均 37.8 岁)评估群体服药(MDA)覆盖率。发现部分村庄 MDA 覆盖率未达 WHO 推荐的 80%,年龄、职业、居住时长等影响药物摄取。建议采取针对性措施提升覆盖率,加速疾病消除。

广告
   X   

### 引言
盘尾丝虫病(river blindness)是由盘尾丝虫(Onchocerca volvulus)引起,经蚋属黑蝇叮咬传播的寄生虫病。其控制依赖社区指导伊维菌素治疗(CDTI)策略,即每年进行伊维菌素群体服药(MDA)。在坦桑尼亚,盘尾丝虫病是重点防控的被忽视热带病(NTDs)之一,乌朗加区自 1998 年实施 CDTI 策略,但疾病传播仍未阻断,因此评估 MDA 覆盖率及药物摄取影响因素意义重大。

方法


  1. 伦理考量:研究获穆希比利卫生与联合科学大学研究与出版伦理委员会批准,取得相关行政许可,收集数据前获参与者书面知情同意,严格保密数据。
  2. 研究区域:位于坦桑尼亚东南部莫罗戈罗地区的乌朗加区,境内河流众多,是黑蝇滋生地,盘尾丝虫病流行率高,研究选取 4 个农村村庄。
  3. 研究设计: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横断面社区研究,结合二次数据回顾和调查。
  4. 研究人群:以 15 岁及以上、参与过 MDA 且能清晰表达的社区成员为研究对象,排除不符合条件者。
  5. 样本量估算:运用 Steve Bennett 方法确定整群抽样的设计效应和簇数量,用 Kish-Leslie 公式计算样本量,考虑 10% 无应答率后确定为 503 人。
  6. 数据收集程序:从 4 个抽样村庄随机选家庭收集初级数据,从 2 个卫生机构收集二次数据。用预测试的标准化问卷,通过 Open Data Kit(ODK Collect)手机应用收集,每日检查数据质量。
  7. 数据管理与分析:数据经检查后传输至服务器,用 Epi Info 7.2.2.6 和 Stata 15 软件清洗和分析,计算比例的置信区间,用修正泊松回归估计患病率比,确定药物摄取的决定因素。

结果


  1. 基本情况与 MDA 覆盖率:招募 502 人,应答率 96%,女性占 67%,平均年龄 37.8 岁。各村庄 MDA 覆盖率不同,Uponera 和 Isongo 达 WHO 推荐的 80%,Mawasiliano 和 Togo 未达标。部分村庄三年间药物摄取率波动明显。
  2. 社会人口学因素与 MDA 药物摄取:年龄和居住时长显著影响药物摄取,15 - 24 岁和 25 - 34 岁人群摄取率低,居住超一年者更易参与。职业方面,中小企业(SMEs)工人和学生参与率低。婚姻状况和教育水平对摄取率影响不显著。
  3. 感知疾病和药物效应及其对药物摄取的影响:对 MDA 益处不确定、不了解 MDA 分发间隔会降低参与率;担心酒精限制、认为伊维菌素可预防疾病的人群参与率高。此外,知晓症状、参加宣传会和信息获取途径等因素也有一定影响。

讨论


乌朗加区 MDA 实施多年,但药物摄取仍不理想。年轻人群参与率低,可能与对疾病影响认知不足有关;新居民参与率低,或因对疾病和 MDA 了解有限。部分人群因误解伊维菌素副作用而不愿参与,且知晓 MDA 分发周期的人参与率更高。同时,孕妇和 5 岁以下儿童等群体被排除在 MDA 之外,影响覆盖率。

研究局限性


研究在最后一次 MDA 分发 4 - 5 个月后进行,可能存在回忆偏倚,但因结合社区和地区记录,且伊维菌素片特征明显,结果仍可靠。

结论


乌朗加区伊维菌素摄取未达理想水平,威胁盘尾丝虫病传播阻断。年龄、居住时长等因素影响参与率,低覆盖率和对药物的误解等问题突出。

建议


  1. 加强教育和宣传:针对年轻人开展健康教育,实施学校干预。
  2. 关注流动和非本地人口:调整 MDA 活动,考虑语言和文化差异。
  3. 消除误解和恐惧:开展社区对话,利用成功案例增强信任。
  4. 纳入弱势群体:探索适合孕妇和 5 岁以下儿童的替代治疗方案。
  5. 提高 MDA 分发周期知晓度: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宣传。
  6. 调整 MDA 策略:结合当地人口流动和生计活动安排。
  7. 推广新治疗方法和药物组合:支持研究和试点新方案。
  8. 强化社区参与:与多方合作,推动疾病消除工作。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