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为解决抗体偶联药物(ADCs)序贯治疗HER2低表达转移性乳腺癌(MBC)缺乏临床证据的问题,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等5家机构开展多中心回顾性研究,纳入84例接受曲妥珠单抗德鲁替康(T-DXd)与戈沙妥珠单抗(SG)序贯治疗的患者。结果显示首款ADC(ADC1)治疗失败时间(TTF)显著长于第二款(ADC2)(6.3 vs 3.6个月),且SG作为ADC1时患者总生存(rwOS)更优(22.8 vs 17.7个月)。该研究为首个提供ADC序贯治疗真实世界证据的重要文献。
抗体偶联药物(ADCs)正彻底改变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格局,但一个关键谜题始终未解:当患者需要序贯使用不同ADC时,哪种策略能带来最大获益?这个问题在HER2低表达亚型中尤为迫切,因为T-DXd和SG两款靶向不同抗原(TROP2/HER2)但携带相同拓扑异构酶I(TOP-1)抑制剂载荷的ADC相继获批,却缺乏指导临床决策的循证依据。面对这一空白,由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Laura A.Huppert领衔的国际团队开展了开创性研究。
研究团队采用多中心回顾性队列设计,从5家医疗机构筛选出84例接受T-DXd与SG序贯治疗的HER2低表达MBC患者。通过详细病历提取,收集人口统计学、治疗方案、疗效及安全性数据。主要终点包括治疗失败时间(TTF)和真实世界总生存(rwOS),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分析。
患者基线特征显示重要差异:HR阳性组(66.7%)从确诊到ADC1的中位时间为44个月,显著长于HR阴性组(10.2个月)。值得注意的是,89.3%的HR阴性患者选择SG→T-DXd序列,而HR阳性组中57.1%采用T-DXd→SG方案。这种治疗模式差异为后续分析埋下伏笔。
在疗效数据方面,研究揭示三个关键发现:首先,无论HR状态如何,ADC1的中位TTF始终优于ADC2(HR阳性组:6.3 vs 3.6个月;HR阴性组:7.5 vs 2.8个月)。这一规律在年龄、内脏转移等亚组中保持稳定。其次,22.6%患者呈现"反常反应"——对ADC2的应答持续时间更长(中位TTF 6.9 vs 2.5个月),其中31.6%因ADC1毒性停药。最后,多因素分析显示SG作为首款ADC与更优rwOS显著相关(HR 0.461)。
安全性分析发现两个警示信号:48.8%患者需要SG剂量调整,主要因实验室异常(31.0%);而T-DXd组16.7%发生间质性肺病(ILD),包括3例致死性事件。特别值得注意的是,>65岁患者T-DXd减量率达40.9%,显著高于年轻群体(9.7%)。
这项研究首次在真实世界中证实:ADC序贯治疗时存在"先发优势"现象,但约1/5患者可能从逆序方案中获益。SG作为首款ADC可能带来生存优势的发现尤为关键,为面临治疗选择的临床医师提供重要参考。研究同时警示TOP-1抑制剂交叉毒性风险,特别是老年患者需加强ILD监测。这些发现为正在开展的TRADE-DXd等前瞻性研究奠定基础,也将助力未来ADC精准排序策略的开发。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