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对日本乳腺癌诊疗趋势的影响:揭示脆弱患者群体,为未来抗疫提供关键指引

时间:2025年5月13日
来源:Breast Cancer

编辑推荐:

在日本全民医保体系下,新冠疫情对乳腺癌(BC)诊疗影响不明。研究人员分析 2018 年 1 月至 2021 年 4 月日本国家临床数据库数据,发现疫情期间新确诊 BC 病例减少,部分治疗方式改变。该研究为未来疫情应对提供参考。

广告
   X   

2020 年初,新冠疫情如风暴般席卷全球,日本也未能幸免。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医疗系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癌症患者的诊疗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乳腺癌作为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其诊疗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对于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然而,在疫情的冲击下,乳腺癌的筛查和治疗被迫中断或调整,这引发了人们对乳腺癌患者命运的担忧。此前,虽然知道疫情会影响癌症诊疗,但在日本这样拥有全民医保体系的国家,具体哪些患者群体受到影响、影响程度如何,却一直缺乏全面的报告。为了填补这一空白,为未来可能出现的类似危机提供应对策略,来自日本多个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重要研究,相关成果发表在《Breast Cancer》杂志上。
研究人员利用日本国家临床数据库 - 乳腺癌登记处(NCD - BCR)的数据,对 2018 年 1 月至 2021 年 4 月期间登记的 291,018 例原发性乳腺癌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在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排除了男性、年龄≤19 岁以及同时或异时双侧乳腺癌患者。他们将研究时段分为疫情前(2018 - 2019 年)和疫情期间(2020 - 2021 年 4 月),通过对比不同时间段内乳腺癌病例的各项数据,包括患者年龄、合并症、检测方式、临床分期、亚型、手术方式、新辅助内分泌治疗、新辅助化疗和术后放疗等,来探究疫情对乳腺癌诊疗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疫情期间新确诊的乳腺癌病例数较疫情前下降了 9%。从年龄分布来看,40 - 50 岁、51 - 60 岁和 61 - 70 岁年龄组受影响较大,分别下降了 13%、8% 和 9%。在检测方式方面,无症状筛查发现的病例数下降最为明显,达到 17%,这直接导致了临床分期为 cT1、cN0、cStage 0 和 cStage I 的病例数减少,分别下降了 11%、9%、8% 和 11% 。

在治疗方面,乳腺癌手术和术后放疗也受到显著影响。保乳手术病例数下降了 13%,术后放疗病例数下降了 11%。与此同时,为避免治疗延误,特别是对于 I 期患者,新辅助内分泌治疗或化疗的应用有所增加,I 期患者新辅助内分泌治疗或化疗的比例增长了 1.5 倍 。

在乳腺癌亚型方面,ER+和 / 或 PgR+、HER2-亚型的病例数在 2020 年 5 月开始下降,8 月达到峰值,下降了 15%,12 月开始有所恢复;而 ER+和 / 或 PgR+、HER2+亚型在疫情初期变化不明显,仅在 11 月和 12 月出现显著下降;ER-、PgR-、HER2+和 ER-、PgR-、HER2-亚型在研究期间未呈现出一致的变化趋势。

研究结论指出,通过对大量真实世界数据的分析,研究人员明确了在疫情期间更易受影响的乳腺癌患者群体,包括特定年龄组和通过特定检测方式发现的患者。这些发现对于未来制定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最大程度减少对乳腺癌患者的不利影响。然而,目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疫情对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包括总生存期等指标,同时应考虑社会经济和地理因素对研究结果的潜在影响 。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犹如一盏明灯,在疫情的迷雾中为乳腺癌诊疗照亮了前行的道路。它不仅揭示了疫情下乳腺癌诊疗的现状,更为未来应对类似危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方向。尽管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它无疑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激励着科研人员不断探索,以更好地保障乳腺癌患者的健康和权益。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