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照亮阴影——mRNA疫苗不良事件的机制、风险与管理视角

时间:2025年6月6日
来源: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编辑推荐:

这篇综述系统梳理了mRNA疫苗不良事件(AEs)的三大机制轴心:宿主易感性、递送系统(LNP)相互作用和mRNA分子免疫原性,提出了基于性别特异性免疫反应(如睾酮驱动的sST2↑ 心肌炎)和平台特异性毒性(如LNP炎症 vs 腺病毒血栓风险)的优化策略,为下一代疫苗开发提供了关键路线图。

广告
   X   

Abstract
mRNA疫苗在遏制COVID-19传播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但其应用伴随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等不良事件(AEs)报告。本综述构建了涵盖宿主易感性、递送系统互作和mRNA组分免疫原性的三维机制框架,整合mRNA分子设计、平台特异性毒性(如LNP诱导炎症)及人类遗传多样性等视角,为AEs的机制解析和临床管理提供全新路线图。

Introduction
人工主动免疫实践为现代疫苗奠定基础,但传统疫苗(如减毒病原体或蛋白亚单位)面临新发疫情时扩展性不足。mRNA平台凭借快速抗原设计和规模化生产优势,在COVID-19疫情期间获紧急使用授权(EUA)。然而,1993年首款mRNA疫苗试验至2020年COVID-19疫苗应用期间,递送系统(如脂质纳米粒LNP)不成熟和易感人群个体差异导致AEs频发。不同于既往个案分析,本工作首次将AEs机制归类为三大轴心:

  1. 个体易感性:如睾酮通过上调sST2促进心肌炎发生
  2. 递送系统组分:LNP载体引发的炎症反应 vs 腺病毒载体血栓风险
  3. mRNA分子设计:修饰核苷酸对免疫原性的调控

Methods
通过ScienceDirect/PubMed等数据库检索2019-2025年"mRNA vaccine adverse"相关文献,整合欧盟EudraVigilance、美国VAERS等全球监测数据,采用多维度证据评估体系。

Conclusion
mRNA疫苗AEs虽在接种人群中占比少数,但可能通过削弱公众信心阻碍疫苗接种推广。未来需重点优化:

  • LNP递送系统的生物相容性
  • 基于人群遗传背景的个体化mRNA设计
  • 性别特异性免疫调控(如sST2+
    男性心肌炎预警)

CRediT
通讯作者Dongbo Jiang主导了从概念构建到资金获取的全流程工作,第一作者Haobo Kang完成数据分析和初稿撰写。团队声明无利益冲突。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