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纳米金属氧化物及其纳米复合材料在染料光催化降解中的研究综述

时间:2025年6月18日
来源:Sustainable Chemistry One World

编辑推荐:

这篇综述系统探讨了纳米金属氧化物(如TiO2 、ZnO、CeO2 )及其稀土掺杂复合材料在光催化降解有机染料中的应用,重点分析了通过掺杂(doping)、异质结(heterojunction)和核壳结构(core-shell)等策略提升材料的光吸收效率与载流子分离能力,为废水处理提供了可持续解决方案。

广告
   X   

摘要

水污染因工业化和城市化加剧成为全球性挑战,有机染料和重金属等污染物严重威胁水质。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如TiO2
、ZnO)因其光催化性能备受关注,但宽禁带(wide band gap)和电子-空穴对(e
/h+
)快速复合限制了效率。稀土掺杂(rare-earth doping)和纳米复合材料通过4f轨道电子调控显著提升了催化活性,为规模化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引言

工业废水中的染料(如罗丹明B、4-硝基酚)和抗生素难以降解,传统方法如吸附和膜分离存在二次污染风险。光催化技术利用半导体(semiconductor)在光照下产生活性氧物种(ROS),如羟基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O2
•−
),可高效矿化污染物。

合成方法

溶胶-凝胶法(Sol-gel):以La³⁺掺杂TiO2
为例,前驱体水解后煅烧获得高纯度纳米颗粒。
水热法(Hydrothermal):高压条件下合成稀土掺杂ZnO,增强甲基蓝降解率。
石墨烯复合:石墨烯(graphene)的导电性抑制载流子复合,其表面官能团促进污染物吸附。

光催化机制

光激发半导体产生e
/h+
对,e
还原O2
生成O2
•−
,h+
氧化H2
O生成•OH。稀土元素(如La、Nd)的4f轨道延长载流子寿命,而核壳结构(如TiO2
@CeO2
)通过界面电场促进电荷分离。

应用挑战

毒性:纳米颗粒可能影响水生生物。
规模化:固定化技术(如负载于玻璃基板)可解决回收难题。
成本:稀土元素的高价格需通过替代掺杂(如过渡金属Fe、Cu)优化。

未来展望

开发可见光响应材料(如窄带隙SnO2
)和智能反应器设计是研究方向,同时需评估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

(注:全文严格基于原文内容缩编,未新增观点。)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