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为应对棕榈油厂废水(POME)中重金属(Cu、Cd、Fe、Zn)引发的环境风险,马来西亚诺丁汉大学团队创新性地采用营养强化培养策略,系统评估了Chlorella vulgaris在PSC(POME:合成培养基=2:1)与PC(1:1)体系中的生物修复性能。研究发现PSC体系14天内实现98.99% Cu、99.24% Cd、99.29% Fe及99.92% Zn的突破性去除,显著优于PC体系(P<0.0001),并证实伪二级动力学模型(R²>0.95)主导的化学吸附机制。该成果为POME治理提供了兼具高效金属脱除与生物质资源化(肥料/生物燃料)的绿色解决方案,推动棕榈油产业循环生物经济发展。
棕榈油产业在支撑全球食品与日化行业的同时,衍生出巨量棕榈油厂废水(POME)。这种高有机负荷废水含有铜(Cu)、镉(Cd)、铁(Fe)、锌(Zn)等重金属,源于加工设备腐蚀及添加剂残留,对水体与土壤生态系统构成持续性威胁。尽管传统厌氧消化可降解有机物,但残留重金属仍通过食物链生物放大,诱发水生生物及人类慢性中毒。当前吸附剂(如纳米金属活性炭)虽能去除90-99%重金属,却面临化学活化成本高、二次污泥及不可再生等瓶颈。相比之下,微藻生物修复因兼具污染物清除与生物质资源化潜力备受关注,但POME体系中不同培养条件对多金属同步去除效能的影响机制尚未明晰。
为此,马来西亚诺丁汉大学研究团队在《Cleaner Water》发表题为"Bioremediation of Heavy Metals in Palm Oil Mill Effluent (POME) Using Chlorella vulgaris: A Biological Approach"的论文,系统探究营养强化对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去除POME中四种重金属的增效机制。研究设置三组体系:合成培养基对照(CO)、营养缓冲体系(PSC,POME:合成培养基=2:1)及直接处理体系(PC,POME:藻液=1:1),通过14天培养结合原子吸收光谱(AAS)定量金属浓度,揭示PSC体系实现重金属近完全去除(>98.99%),并阐明其吸附动力学与离子选择性规律,为POME绿色治理提供新范式。
研究采用马来西亚棕榈油厂原始POME样本,通过0.45 μm滤膜预处理去除悬浮物。实验设置CO、PSC、PC三组体系(各设三重复),在25±2°C、3000 lux光照下培养Chlorella vulgaris。每日采集样本经离心(6200 RPM, 10 min)分离上清液,采用AAS-7800型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Cu、Cd、Fe、Zn浓度(依据APHA标准方法),并通过校准曲线验证数据可靠性(如Cu校准曲线R²=0.9746)。生物量通过干重法(60-80°C烘至恒重)量化,吸附动力学采用伪二级动力学模型拟合。离子选择性通过标准化系数Si评估,吸附剂再生采用0.05 mol L-1 HCl解吸(固液比1:50, 150 rpm振荡30 min),循环实验重复四次。
PSC体系中Cu浓度从0.30 mg L-1降至0.0037 mg L-1,呈现三阶段动力学:0-3天为细胞壁官能团快速吸附期(斜率陡峭),4-7天为细胞内植物螯合素介导的积累期,8-14天进入残留抛光期。最终去除率98.99%(PC为98.63%),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R²>0.95),证实化学吸附主导。
PSC体系Cd去除率达99.24%(PC为67.23%)。早期(1-4天)依赖表面吸附,中期(5-8天)转向细胞内积累,后期(9-14天)因金属可利用性降低而增速放缓。营养强化显著提升耐受性,避免PC体系中高Cd负荷导致的代谢抑制。
PSC体系Fe浓度经三阶段降至0.0143 mg L-1(去除率99.29%):初始吸附期(0-4天)由羧基/磷酸根基团介导,5-7天为铁载体(Siderophore)介导的转运加速期,末期因铁限制性生长趋缓。富铁生物质光合效率(Fv/Fm)提升22%,凸显资源化价值。
PSC实现Zn最高去除率(99.92%),浓度从0.0642 mg L-1降至0.0016 mg L-1。PSC因营养补充提升金属结合力,吸附效能持续高于PC体系(99.84%)。
营养强化显著改变离子竞争行为。PSC体系标准化系数排序为Zn(Si=1.24)> Fe(1.18)≈ Cd(1.16)> Cu(1.00)(P=0.0016),归因于Zn2+/Fe3+与细胞壁-COOH/-PO4基团更强的内层络合能力。PC体系因营养限制导致选择性全面下降(Si<0.93)。
营养补充驱动生物质增产:PSC组干重达1.26 g L-1(较CO提升16.7%),PC组为1.24 g L-1(提升14.8%),印证微藻在POME中的资源回收潜力。
0.05 mol L-1 HCl解吸率超92%(Zn/Cu)和83%(Fe),成本仅为EDTA的三分之一。经四次循环,PSC生物质仍保留82%初始吸附容量(PC为65%),满足可再生吸附剂阈值(>75%)。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