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的主要目标——微小残留病灶阴性的意义

时间:2025年9月16日
来源:Drugs

编辑推荐:

这篇综述深入探讨了微小残留病灶(MRD)检测在多发性骨髓瘤(MM)治疗中的核心价值,强调MRD阴性(<10-5~10-6)与预后改善的强关联性,并系统评述了骨髓、外周血和影像学多模态评估策略的互补作用。文章指出,MRD已成为加速审批(AA)的替代终点,并正在推动临床试验中治疗降阶梯(如维持治疗中断)的个性化决策,但成本、结果解读复杂性及动态监测数据不足仍是临床应用的挑战。

广告
   X   

引言

微小残留病灶(MRD)检测通过识别传统方法无法捕捉的极低水平骨髓瘤细胞,为多发性骨髓瘤(MM)的预后评估提供了革命性工具。MRD检测涵盖三大“区室”:骨髓(通过流式细胞术MFC或下一代测序NGS)、外周血(如质谱技术MS)和髓外空间(如PET/CT或弥散加权MRI)。多模态整合可最大程度减少假阴性风险,例如骨髓取样误差或髓外复发漏诊。

MRD检测技术进展

骨髓检测

  • 多参数流式(MFC):通过表面标记识别异常浆细胞,灵敏度达10-4~10-5。欧洲流式(NGF)技术通过双八色管将灵敏度提升至2×10-6

  • 下一代测序(NGS):如clonoSEQ通过追踪免疫球蛋白重链(IgH)重排,灵敏度达6.8×10-7,但需基线样本校准。

影像学评估

  • PET/CT:对髓外病灶敏感,但约10%患者因低表达己糖激酶-2可能出现假阴性。

  • 全身弥散加权MRI(WB-MRI):标准化MY-RADS系统可区分骨髓ADC值(<700 μm2/s)与肿瘤(700~1400 μm2/s),灵敏度优于PET/CT。

外周血检测

  • 质谱技术(MS):如MASS-FIX和EXENT通过单克隆蛋白质量检测,灵敏度超越免疫固定电泳(IFIX)。克隆型肽测序(如EasyM)灵敏度高达10-8,但需高肿瘤负荷样本校准。

MRD的预后价值

MRD阴性显著延长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Meta分析显示,MRD阴性患者中位PFS达56个月(阳性者34个月),OS为112个月(阳性者82个月)。灵敏度越高预后越好:10-6阴性患者的3年PFS为76%,而10-5阴性仅42%。动态监测中,持续12个月MRD阴性者PFS优势更显著(如FORTE试验中KRd组69% vs. KCd组51%)。

治疗决策的MRD指导

移植豁免

  • 四联疗法(如Dara-KRd)诱导后MRD阴性率达53%(CEPHEUS试验),可能避免自体移植(ASCT)。ADVANCE试验中,Dara-KRd组59%达MRD<10-5,而KRd组仅36%。

维持治疗中断

  • MRD2STOP试验中,MRD<10-6且PET阴性者停药后3年PFS达85%。GEM2014MAIN研究显示,MRD阴性者停药后4年PFS为82.8%。

挑战与争议

  • 高危细胞遗传学患者(如2+HRCAs)即使MRD阴性仍易早期进展(MASTER试验36个月PFS仅50%)。

  • MRD resurgence(如log值上升)预示复发,但尚无标准干预方案。

未来方向

BCMA靶向疗法(如CAR-T或双抗)可能进一步替代传统移植。AURIGA等试验正在探索MRD阳性患者的强化治疗策略。外周血非侵入性检测(如sBCMA)或为寡分泌型MM提供新监测手段。

通过多模态MRD动态监测,MM治疗正迈向“深度缓解-精准干预”的新范式,但成本、标准化及MRD resurgence管理仍需更多随机试验验证。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