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者与海外合作者在二维半导体欧姆接触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该成果解决了二维半导体应用于高性能集成电路的关键瓶颈之一,以“二维半导体接触逼近量子极限(Approaching the quantum limit in two-dimensional semiconductor contacts)”为题,2023年1月11日在线发表于《自然》(Nature)期刊,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2-05431-4;
2023-01-30
王初课题组与苏晓东课题组合作发展蛋白质金属结合位点预测新方法
者开发了一种名为MetalNet的计算方法,基于机器学习和蛋白质共进化信号分析来预测蛋白质中的金属结合位点,为研究金属蛋白质组和金属生物学提供了新的工具。;
2023-01-30
昆明植物所发现一种天然的可用于伤口修复的多糖基生物粘合剂
研究以 “ A natural biological adhesive from snail mucus for wound repair ” 为题,在线发表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上 ( Nat. Commun. 2023 , 14: 396 ) ;
2023-01-30
生命科学学院李毓龙实验室开发新型催产素荧光探针 揭秘神经肽的时空动态调控
在这项工作中作者开发了新型遗传编码的催产素荧光探针,实现了体外和在体情况下对胞外催产素的高时空分辨率的记录,并报道了催产素在神经元轴突末梢和胞体树突两种释放模式的分子机制异同点,为理解神经肽功能的复杂性提供了新的参考。;
2023-01-29
【科研动态】华中科技大学生命学院李子福教授与同济医院孙朝阳教授提出治疗乳腺癌新策略
2023年1月28日,华中科技大学生命学院、国家纳米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李子福教授与同济医院孙朝阳教授在国际权威期刊Nano Today上合作发表题为“Mild photothermal therapy boosts nanomedicine antitumor efficacy by disrupting DNA damage repair pathways and modulating tumor mechanics” 的研究论文;
2023-01-29
【科研动态】华中科技大学生命学院细胞生物力学团队合作开发原位测量细胞硬度及牵引力的微型机器探针
相关研究成果于1月25日以题为“Quantifying stiffness and forces of tumor colonies and embryos using a magnetic microrobot”的研究论文,发表于《科学-机器人》(Science Robotics);
2023-01-29
柳振峰课题组同瑞士Jean-David Rochaix教授合作研究发现叶绿体蛋白质传...
叶绿体是植物和藻类细胞中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细胞器。叶绿体的蛋白质有两种来源,有一小部分( 50 ? 200个)是由叶绿体基因组编码,而大...;
2023-01-28
朴世龙院士团队揭示青藏高原地表变暗对区域冰川及亚洲季风系统的影响
研究结果对于准确认识全球变暖背景下高原地表过程变化在亚洲气候环境演变中所发挥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准确预估亚洲季风系统变化以及合理制定区域水资源管理政策提供了重要科学支撑。;
2023-01-28
方方/王茜团队在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发文揭示意识下情绪面孔快速加工的神经机制
近日,北京大学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方方/王茜团队在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发表题为“Rapid Processing of Invisible Fearful Faces in the Human Amygdala”的研究论文,运用高时空分辨率颅内脑电图技术,揭示了人类意识下情绪面孔快速加工的神经机制;
2023-01-28
地空学院联合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研制我国GNSS站网积雪深度业务化产品
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梁宏博士与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遥感所万玮博士组织了联合研究团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支持下,于2020—2022年开展了“需求牵引、突破瓶颈”为导向的攻关,建立了一套考虑北斗轨道特色的GNSS气象业务站网积雪深度高精度自动化算法框架,首次研制了积雪深度产品GSnow-China。;
2023-01-27
©生物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