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uron》挑战教条:没有爱情,只有亲情才是田鼠家庭幸福的原因

时间:2023年1月30日
来源:Neuron

编辑推荐:

缺乏催产素受体的草原田鼠会与配偶建立联系并照顾幼崽。

广告
   X   

Prairie Vole (Microtus ochrogaster) pair in prairie in summer, Indiana.          

草原田鼠(Microtus ochrogaster)以其对家庭的强烈承诺而闻名,这归因于催产素系统。

不起眼的草原田鼠(Microtus ochrogaster)长期以来因其对家庭的不同寻常的承诺而受到尊敬。成对的伴侣们挤在一起,一起抚养幼崽,至少大多数时候都是这样。把另一对夫妇的幼崽放进一对草原田鼠的笼子里,成年田鼠通常会把这些幼崽当作自己的孩子抚养——这对啮齿动物来说是极不寻常的行为。

但是1月27日发表在Neuron上的一项研究挑战了几十年的研究,该研究表明,一种检测“爱情荷尔蒙”催产素的蛋白质是田鼠家庭幸福的原因。研究人员使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发现,缺乏这种蛋白质造就草原田鼠成了负责任的父母,并且仍然形成了一夫一妻制的关系。

纽约市哥伦比亚大学祖克曼研究所的神经科学家Bianca Jones Marlin说,这些令人惊讶的结果凸显了在新的科学技术出现时重新审视公认教条的重要性。她说:“在我们这个领域长大的神经科学家明白,草原田鼠配对是因为催产素受体和催产素的分布。这是标准。”

几十年来,对理解人类社会行为的生物学基础感兴趣的神经科学家一直对草原田鼠着迷。“草原田鼠的社会行为和人类的社会行为之间有一种诡异的相似之处,”加州斯坦福大学的神经科学家Nirao Shah说。“草原田鼠是少数表现出社会依恋的哺乳动物之一。”

社会依恋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催产素在社会行为中起着关键作用。一种与催产素结合的蛋白质,称为催产素受体,在草原田鼠的大脑中与其他没有形成一夫一妻制关系的田鼠的大脑中表达不同。在人类中,催产素的水平会随着社会交往而上升,这种激素在刺激分娩时的子宫收缩和分娩后的乳汁分泌方面很重要。

阻断催产素受体的药物废除了草原田鼠的一夫一妻制和其他配对结合行为。在小鼠中,缺乏催产素的母亲所生的幼鼠在出生后不久就死于饥饿,因为它们的母亲无法分泌乳汁来回应幼鼠的哺乳。因此,当Shah和他的同事们使用CRISPR技术突变草原田鼠体内的催产素受体编码基因时,他们预计其效果也会是毁灭性的。

相反,田鼠仍然结成一对,照顾它们的幼崽。经过基因编辑的母亲仍然能够为它们的后代分泌乳汁,尽管它们的乳汁供应减少了,而且幼崽没有长得像那些母亲分泌这种受体的幼崽那么大。

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埃默里大学的社会神经科学家Larry Young和他的同事们独立进行了同样的实验,得到了类似的但尚未发表的结果。这对长期研究催产素和草原田鼠行为之间联系的Young来说是一个冲击。“我说,‘哦,不,这里出了什么问题?’”他说。“我不相信。”

至关重要的系统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行为神经科学家、《Neuron》研究的合著者Devanand Manoli说,回想起来,这些行为可能对仅仅一种蛋白质的损失具有弹性,这是有道理的。“连接的线路非常重要,”他说。“如果出现单点故障,那就有点令人惊讶了。”

在草原田鼠中,一种叫做后叶加压素的激素也与社会依恋有关,但Manoli和他的同事们没有发现任何迹象表明,当催产素受体缺失时,后叶加压素的分泌会过度。

即便如此,Manoli推测可能有其他发育机制部分补偿催产素受体的损失。当具有有效催产素信号系统的草原田鼠突然失去催产素信号系统时,这种机制可能不会被激活,就像用阻断催产素受体的药物治疗的动物一样。相比之下,基因编辑的田鼠没有催产素受体。

也有可能这些药物影响的不仅仅是催产素受体。Young说,考虑到药物的特异性,这是不太可能的,但并没有排除这种可能性。或者,催产素可以通过其他受体影响大脑——这在以前的一些研究中已经提出,但还没有得到确切的证明,Shah说。

多年来,研究人员一直在研究催产素在人类社会依恋中的作用,以及它是否有助于治疗那些会影响社会依恋的疾病,比如自闭症。然而,到目前为止,结果还不是决定性的。Shah说:“公平地说,在我们真正说它有资格成为爱情激素之前,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很明显,催产素并不能治愈社会依恋被破坏的情况。”

Young说,最终,催产素受体可能不是一个开关,而是一种对社会线索做出微调反应的方式。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不重要。“你找不到任何一种哺乳动物的大脑中没有催产素受体,它们一定在做一些绝对关键的事情。”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