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澳大利亚沃尔特和伊丽莎·霍尔医学研究所(WEHI)领导的研究团队发现,一项简单的血液检测可以帮助医生确定哪些结肠癌患者需要化疗。
结肠癌是澳大利亚第四大常见癌症,2024年有超过15,000人被诊断出患有结肠癌。
澳大利亚沃尔特和伊丽莎·霍尔医学研究所(WEHI)领导的研究团队发现,一项简单的血液检测可以帮助医生确定哪些结肠癌患者需要化疗。
这项研究结果于本周在德国举行的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大会上公布,并同时发表在《Nature Medicine》杂志上。
这项血液检测是由WEHI的Jeanne Tie教授、Peter Gibbs教授以及约翰霍普金斯金梅尔癌症中心合作开发的。
由Tie教授领导的DYNAMIC-III临床试验发现,对血液中的循环肿瘤DNA(ctDNA)进行检测可以揭示癌症在手术后是否存在,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来自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加拿大的1000多名III期结肠癌患者参与了这项研究,他们在接受原发性结肠癌切除手术后约六周提供了血液样本。
如果未检测到ctDNA,则患者被视为“低风险”;如果检测到ctDNA,则被视为“高风险”。随后,根据ctDNA检测结果,参与者被随机分配接受标准化疗或个性化治疗。
肿瘤内科医生Tie教授指出,研究结果表明ctDNA能够为结肠癌带来真正的精准医疗。
“ctDNA 是一种强大的工具,可以指导医生选择治疗方案,并确定哪些患者可以安全地接受低强度治疗,而哪些患者可能需要寻求替代方案,”她解释说。
“目前,我们对大多数III期患者采用统一的化疗方案,但ctDNA检测可以根据个人风险来定制治疗方案。”
“对于部分患者来说,这意味着较低强度的治疗方法同样有效,既能减少奥沙利铂等化疗带来的不必要毒性,又能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基于ctDNA水平被确定为低风险的患者治疗效果非常好,其中87%的患者在术后三年仍保持无癌状态。
“这些患者能够安全地接受较少剂量的化疗,不仅住院次数减少,神经损伤等副作用也降低,且无癌生存率仅略有下降,”Tie教授解释说。
相比之下,手术后仍检测到ctDNA的患者复发风险要高得多——只有大约一半的患者在三年内保持无癌状态,且随着ctDNA水平的升高,风险会进一步增大。
这组患者即使接受强度更高的化疗也未见疗效改善,表明需要新的治疗方案。
Tie教授表示:“DYNAMIC-III研究表明,通过血液测试可以识别哪些患者适合接受全剂量化疗,哪些患者可安全采用减量方案,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化疗方案。”
加拿大癌症试验组(CCTG)高级研究员Jonathan Loree博士表示:“这项研究为ctDNA的预后价值提供了最佳的前瞻性证据,有助于III期结肠癌患者术后选择辅助化疗方案。”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