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KIT D816V突变在过敏反应或系统性肥大细胞活化患者中的患病率及临床意义

时间:2025年10月27日
来源: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编辑推荐:

本研究针对肥大细胞克隆性疾病(cMCD)诊断延迟的临床难题,由Karin Hartmann等多中心团队开展了PROSPECTOR研究,旨在评估过敏反应或系统性肥大细胞活化(MCA)患者外周血中KIT D816V突变的患病率。结果显示,在381例患者中KIT D816V检出率达4%,其中80%突变阳性患者基础血清类胰蛋白酶(BST)<20 ng/mL,同时发现8%患者存在cMCD。该研究证实了对中重度过敏反应患者进行KIT D816V筛查的临床价值,为早期诊断cMCD提供了重要依据。

广告
   X   

在过敏性疾病领域,严重过敏反应(anaphylaxis)是危及生命的急症,而背后可能隐藏着更为复杂的病因——肥大细胞(mast cell)的异常活化。其中,肥大细胞克隆性疾病(clonal mast cell disease, cMCD),特别是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systemic mastocytosis),是其重要原因之一。这类疾病的诊断金标准是骨髓活检,但这是一种有创检查,且由于患者症状多变、缺乏特异性,临床诊断常常被延迟,导致患者无法得到及时、正确的管理。有没有一种更便捷、无创的方法来帮助早期识别这些潜在的患者呢?近年来,研究者将目光投向了KIT D816V这一基因突变。该突变是cMCD的标志性分子事件,驱动着肥大细胞的异常增殖和活化。理论上,通过高灵敏度的检测方法,或许能在患者的循环外周血(peripheral blood, PB)中捕捉到这一突变的踪迹,从而为无创筛查打开一扇窗。然而,在那些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或系统性肥大细胞活化(mast cell activation, MCA)症状的患者群体中,KIT D816V突变的确切患病率究竟如何,此前仍是一个未知数,这也正是由Karin Hartmann、Ivan Alvarez-Twose、Jonathan A. Bernstein等多位专家领衔的国际多中心团队开展PROSPECTOR研究(临床试验注册号NCT04811365)的核心动因。该研究旨在明确评估在有特定严重过敏表现的患者外周血中KIT D816V突变的流行情况,其成果发表于权威期刊《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本研究主要采用了高灵敏度的分子检测技术对外周血样本进行KIT D816V突变分析,同时结合了基础血清类胰蛋白酶(basal serum tryptase, BST)水平的检测以及遗传性α-类胰蛋白酶增多症(Hereditary alpha-tryptasemia, HaT)的基因分型。研究纳入了来自多个中心的特定患者队列,这些患者均符合预设的严重临床标准。
背景
研究背景指出,KIT D816V突变是克隆性肥大细胞疾病(cMCD)(包括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的一个标志。cMCD的诊断常常因症状多变而延迟,直到进行确认性的骨髓活检。在外周血(PB)中筛查KIT D816V变异可能有助于诊断。然而,在患有过敏反应或肥大细胞活化(MCA)症状的患者中,KIT D816V的患病率尚属未知。
目的
本研究旨在确定在有过敏反应或系统性MCA症状的患者外周血中KIT D816V突变的患病率。
方法
PROSPECTOR研究(NCT04811365)纳入了符合特定标准的过敏反应或系统性MCA症状患者。这些标准包括:(1)对膜翅目昆虫叮咬发生中度至重度过敏反应;(2)在伴有心血管受累的中度至重度过敏反应期间,类胰蛋白酶水平较基线升高≥20% + 2 ng/mL;和/或(3)心血管系统及≥1个其他器官系统受累,且基础血清类胰蛋白酶(BST)水平≥8 ng/mL。研究对患者的外周血KIT D816V突变、遗传性α-类胰蛋白酶增多症(HaT)状态以及BST水平进行了集中评估。
结果
在381名入组患者中,分别有179名、76名和203名患者符合标准1、2和/或3。结果显示,15名(4%)患者的外周血中检测到KIT D816V突变;在这15名患者中,有12名(80%)的BST水平<20 ng/mL。大多数携带KIT D816V突变的患者(11/15, 73%)曾经历过Ring-Messmer III/IV级(即重度)过敏反应。此外,通过本地随访,另有14名BST水平>11.4 ng/mL且不伴有HaT的患者被诊断为cMCD。这使得PROSPECTOR研究中确诊cMCD的患者总数达到29例,占所有381例患者的8%。研究还发现,总体HaT的患病率为138/381(36%)。
结论
PROSPECTOR研究证实,在过敏反应或系统性MCA症状患者中,KIT D816V突变具有有意义的患病率。这表明,在该患者群体中,需要进行更频繁和灵敏的KIT D816V筛查。
临床意义
本研究结论强调,潜在的cMCD在中重度过敏反应和MCA症状患者中的患病率比以往认识的要高。因此,应对该患者群体更频繁地进行KIT D816V筛查。
综上所述,PROSPECTOR研究是一项具有重要临床启示的多中心研究。它首次在一个经过严格定义的、具有中重度过敏反应或系统性肥大细胞活化症状的大型患者队列中,系统地评估了外周血KIT D816V突变的患病率。研究不仅揭示了4%的突变检出率,更重要的是指出,高达80%的突变阳性患者其BST水平并未达到传统上提示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的较高阈值(<20 ng/mL),这挑战了仅凭BST水平进行筛查的局限性。结合后续本地诊断,最终cMCD的患病率达到8%,以及高达36%的HaT患病率,清晰地描绘了该患者群体复杂的分子背景。这些发现强有力地表明,对于表现为严重过敏反应的患者,尤其是Ring-Messmer III/IV级的患者,无论其BST水平如何,将高灵敏度的外周血KIT D816V突变检测纳入常规筛查流程,对于早期发现潜在的cMCD、实现精准诊断和改善患者预后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该研究为修订相关临床实践指南提供了高级别证据。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