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尼罗河病毒受体识别转变的分子机制:结构解析与防控新突破

时间:2025年4月5日
来源:Cell 45.5

编辑推荐:

为解释西尼罗河病毒(WEEV)受体依赖性的转变并评估其重新出现的风险,研究人员开展了 WEEV 与人类和禽类受体相互作用的结构和功能分析。结果表明,一到三个 E2 糖蛋白替换足以使非致病性毒株重新获得结合哺乳动物受体的能力,且可溶性 VLDLR 片段可保护小鼠免受致命的 WEEV 攻击。这对疫情防范具有重要意义。

广告
   X   

西尼罗河病毒(Western equine encephalitis virus,WEEV)作为一种虫媒病毒,曾在美洲地区引发大规模的脑炎疫情。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WEEV 在北美地区作为人类病原体的威胁逐渐下降,其分离株失去了结合哺乳动物受体的能力,但仍能识别禽类受体。这种受体结合特性的变化机制一直是科学界的谜团,而且 WEEV 近期在南美洲的重新出现,也给公共卫生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了深入探究 WEEV 受体识别的奥秘,评估其再次爆发的风险,来自哈佛大学医学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系列深入研究,相关成果发表在《Cell》杂志上。
研究人员运用了冷冻电镜(cryo-EM)和突变分析等关键技术,对不同 WEEV 毒株与受体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冷冻电镜技术能够在接近生理状态下观察病毒与受体的结合结构,突变分析则可确定关键氨基酸位点对受体结合的影响。
  1. WEEV 与人类 PCDH10 结合的结构:研究人员制备了 CBA87 病毒样颗粒(VLPs),通过生物膜干涉实验和冷冻电镜结构解析,发现 PCDH10 的 EC1 结构域插入到 WEEV E2-E1 异二聚体形成的裂隙中,与 E2 和 E1 广泛接触。功能评估实验表明,PCDH10 上与 WEEV E2-E1 相互作用的大多数位点可耐受突变,但 N40 和 R42 位点的突变会显著影响感染效率。
  2. WEEV 与禽类 PCDH10 的相互作用: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冷冻电镜结构分析,发现 Imperial 181 毒株能结合麻雀 PCDH10 但不能结合人类 PCDH10,这主要是由于 E2 蛋白上 L149Q 的多态性以及麻雀 PCDH10 上多个补偿性接触位点的存在。
  3. VLDLR 识别的结构基础:利用表达不同 VLDLR 截短体的 K562 细胞和冷冻电镜技术,研究发现 WEEV McMillan 毒株感染细胞对 VLDLR 的 LA1、LA2、LA3 和 LA5 重复序列有偏好。McMillan 毒株与 VLDLR 结合时,LA1 和 LA2 重复序列分别与 E2-E1 上的位点 1 和位点 2 相互作用,多个关键氨基酸参与其中。
  4. E2 替换恢复受体结合和神经嗜性:构建含有 E2 替换的 Imperial 181 RVP 突变体,感染实验表明这些突变体可恢复对相应受体的结合能力,并能感染原代胚胎小鼠皮质神经元。不同突变体对神经元的感染依赖于不同的受体。
  5. 基于序列的受体结合预测:根据 E2 多态性,研究人员成功预测了南美 WEEV 毒株和部分北美 WEEV 毒株的受体结合特性,并通过 K562 感染实验进行了验证。
  6. 南美 WEEV 毒株受体的转变:研究发现 AG80-646 毒株虽能识别麻雀 PCDH10,但不能识别麻雀 MXRA8,表明南美 WEEV 毒株在进化过程中也发生了受体结合特性的变化。
  7. 与 WEEV 相关的 alphavirus 结合 PCDH10:Highlands J virus(HJV)与 WEEV 密切相关,研究发现 HJV 能利用 PCDH10 作为受体感染细胞,且其 E2 蛋白上的 K177A 突变影响与 PCDH10 的结合,通过 AlphaFold 3 建模预测并实验验证了这一结果。
  8. E2 替换对交替受体识别的影响:对 McMillan 毒株 E2 蛋白上与不同受体结合的位点进行丙氨酸替换,发现 E2 对不同受体识别的容忍度存在差异,对禽类 PCDH10 的识别更具耐受性。
  9. 与其他 alphavirus 受体结合结构的比较:通过比较不同 alphavirus 与受体的结合结构,发现 WEEV 与 PCDH10 或 VLDLR 的结合模式与其他病毒既有相似之处,也有差异,如结合位点和结合模式的不同。
  10. VLDLR LA (1–2) 受体诱饵的保护作用:研究表明,VLDLR LA (1–2)-Fc 能中和 McMillan RVP 对表达 PCDH10 细胞的感染,并在体内实验中保护小鼠免受致命的 WEEV 攻击。
    研究结论和讨论部分指出,研究人员解析了 WEEV 与 PCDH10 和 VLDLR 结合的结构,明确了 E2 多态性对受体结合特性变化的驱动作用。这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受体在 WEEV 致病机制中的作用,为开发更有效的受体诱饵提供理论基础。同时,研究结果还可用于评估 WEEV 毒株的潜在威胁,指导环境监测和疫情防范工作,对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