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在水凝胶储库中招募关键免疫细胞生成炎症微环境提升 mRNA 疫苗疗效

时间:2025年4月13日
来源:SCIENCE ADVANCES

编辑推荐:

为解决 mRNA 疫苗在耐久性和体液反应广度方面的不足,研究人员开展了以可注射聚合物纳米颗粒(PNP)水凝胶技术将 mRNA/LNP 靶向抗原呈递细胞(APCs)的研究。结果显示该技术可改善生发中心反应及体液反应,意义在于为精确调节 mRNA/LNP 疫苗提供了新策略。

广告
   X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mRNA 技术作为一种极具潜力的治疗手段,在多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领域不断发展。在新冠疫情期间,脂质纳米颗粒(LNP)递送的 mRNA 疫苗凭借其安全性、快速可扩展性以及对病毒变异的适应性,成为疫苗研发的焦点,像 Moderna 和 Pfizer - BioNTech 的 mRNA 疫苗在遏制新冠病毒传播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mRNA 疫苗仍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在全球资源匮乏地区,其储存、运输和部署的稳定性有待提高;同时,在体液免疫反应的耐久性和广度方面也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为了攻克这些难题,来自国外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深入研究,旨在探索一种创新策略来优化 mRNA 疫苗。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
研究人员运用了多种关键技术方法。在材料制备方面,通过简单混合疏水改性的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 - C12)和聚(乙二醇) - 聚(乳酸)纳米颗粒(PEG - PLA NPs)制备 PNP 水凝胶。在实验检测中,利用流式细胞术对免疫细胞进行表型分析和功能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抗体滴度;运用中和试验评估抗体功能;借助 ELISpot 检测 T 细胞反应等。

研究结果如下:

  1. 负载 mRNA/LNPs 的超分子水凝胶的表征和体外验证:研究发现,mRNA/LNPs 的加入不会影响 PNP 水凝胶的关键机械性能,且水凝胶也不会对 mRNA/LNPs 的转染效率和稳定性造成不良影响。这表明该水凝胶可作为一种稳定的载体,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2. 体内 PNP 水凝胶中形成的可调免疫微环境:通过对体内免疫微环境的研究发现,不同的佐剂(如 MPLAs 和 3M - 052)能显著影响 PNP 水凝胶中免疫细胞的浸润和组成。例如,在第 3 天,MPLAs 和 3M - 052 组的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数量明显多于 LNP - 仅水凝胶组;到第 7 天,3M - 052 水凝胶组的 NK 细胞数量显著增加。这充分说明 PNP 水凝胶能够形成高度可塑性和可调性的炎症微环境。
  3. PNP 水凝胶细胞微环境中递送的 mRNA 的表达模式:研究证实,在 PNP 水凝胶细胞微环境中的细胞能够摄取 LNPs 并翻译 mRNA。且表达 mRNA 的细胞主要是抗原呈递细胞(APCs),包括树突状细胞(DCs)、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这一结果表明,PNP 水凝胶可有效将 mRNA/LNPs 靶向 APCs,从而促进适应性免疫反应的启动。
  4. PNP 水凝胶对商业 mRNA 疫苗的体液和细胞反应的改善:与传统的临床标准给药方式(PBS 推注)相比,使用 PNP 水凝胶递送 mRNA 疫苗能够显著提高体液免疫反应的强度、耐久性和广度。例如,在接种疫苗 8 周后,PNP 水凝胶组中可检测到抗体滴度的动物数量明显多于推注对照组;在 4 个月后的加强免疫中,佐剂化的 PNP 水凝胶组平均抗体滴度更高。同时,细胞免疫反应也得到了改善,如 3M - 052 佐剂化的 PNP 水凝胶组产生了更强的 T 细胞反应。
  5. PNP 水凝胶递送 mRNA 疫苗增加了体液反应的广度:研究表明,PNP 水凝胶递送 mRNA 疫苗可显著提高体液反应的广度。例如,PNP 水凝胶与 3M - 052 佐剂联合使用时,能够诱导产生更高的 IgG2c 抗体滴度,促进 TH1 极化,增强对多种 SARS - CoV - 2 变异株的免疫反应。此外,还减少了对某些变异株无应答的动物数量,提高了免疫反应的一致性。
  6. mRNA 疫苗联合 PNP 水凝胶接种提高了生发中心反应的强度和耐久性:通过对生发中心反应的研究发现,PNP 水凝胶免疫接种能够在接种后第一周诱导更高比例的活化 B 细胞,并增加生发中心的光区与暗区(LZ:DZ)比例。同时,还能提高生发中心 B(BGC)细胞和 T 滤泡辅助(TFH)细胞的数量和质量,从而改善生发中心反应的强度、持续时间和质量。

研究结论和讨论部分指出,该研究表明将商业 SARS - CoV - 2 mRNA/LNP 疫苗递送至可注射的 PNP 水凝胶储库中,可通过增强和延长生发中心反应,显著改善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PNP 水凝胶具有诸多优势,它能够方便地将现成的 mRNA/LNPs 与各种佐剂进行配方,在体内创建基于不同佐剂的可调免疫微环境,并且无需对 LNP 进行任何修饰即可促进 APCs 的转染。然而,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仅针对 SARS - CoV - 2 这一单一疾病靶点进行研究,对免疫微环境和 mRNA 表达的动力学研究不够深入等。尽管如此,该研究仍为 mRNA 疫苗的优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策略,在疫苗研发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后续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