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四倍体欧洲马铃薯分型泛基因组揭示驯化作物极端遗传多样性及其育种应用

时间:2025年4月17日
来源:Nature

编辑推荐:

编辑推荐:为解决四倍体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ssp. tuberosum)基因组高度杂合导致的育种难题,Hequan Sun等通过10个历史品种的染色体级分型组装构建欧洲马铃薯泛基因组,发现单碱基差异率达1/56bp的极端序列多样性(是人类20倍)与仅9/40的单倍型低多样性并存,揭示野生种渗入贡献40%基因组区域。该研究将泛基因组转化为单倍型图谱,仅用短读长数据即可重建现代栽培种(如'Russet Burbank')兆碱基级单倍型区块,为加速基因组辅助育种提供关键资源,发表于《Nature》。

广告
   X   

马铃薯作为全球最重要的非谷物粮食作物,其四倍体基因组的高度杂合性长期阻碍育种进展。16世纪引入欧洲后,经历多次种群瓶颈的马铃薯却展现出令人费解的遗传特征:一方面单倍型多样性极低,另一方面序列变异率高达人类20倍。这种矛盾现象背后隐藏着怎样的进化机制?现代育种又该如何突破基因组复杂性带来的技术壁垒?

西安交通大学等单位的研究人员联合国际团队,通过对10个欧洲历史马铃薯品种的染色体级分型组装,构建了迄今最完整的四倍体马铃薯泛基因组,相关成果发表于《Nature》。研究采用创新的组装策略:首先利用PacBio HiFi长读长(26-36×覆盖度)和Hi-C数据,通过hifiasm初步组装后,根据测序深度将contig分类为haplotig/diplotig/triplotig/tetraplotig;接着用Hi-C数据将haplotig分入单倍型组,并将多倍体contig分配至对应组;最后通过迭代重组装和支架构建,获得N50达4.0-6.2Mb的染色体级组装。所有组装均通过Merqury(QV≈45)和BUSCO(>95%)验证。

研究取得以下重要发现:

Few but highly divergent haplotypes

单倍型间平均仅56%区域保持同线性,存在长达37Mb的倒位变异。全基因组单碱基变异频率达1/16bp,而两两比较的核苷酸多样性(π)为0.018(即1/56bp),是人类20倍。但10kb窗口内平均仅出现9种单倍型(理论最大值40),某些区域甚至存在跨数十Mb的共享单倍型区块。

Extensive admixture with wild species

通过系统发育和D-statistics分析发现:40%的栽培马铃薯基因组来自南美野生种Clade 4S的渗入,这些区域与高多样性位点显著重叠(ANOVA F(1,725)=69.09, P=4.6×10?16),而着丝粒周边低多样性区域渗入较少。这解释了瓶颈效应与高变异并存的矛盾。

85% of the European haplotypes captured

通过泛基因组分析表明:当前组装已覆盖欧洲马铃薯85%的遗传变异,拟合曲线显示仅需增加24个基因组即可覆盖95%。基因家族分析显示核心基因组仅含5,602个基因家族(二倍体的50%),且随机四倍体组合的基因家族数常低于预期,反映有害突变负荷的影响。

Phasing genomes with a haplotype graph

创新性地将泛基因组转化为100kb节点构成的单倍型图谱,通过k-mer匹配成功重建了'Russet Burbank'等品种的伪基因组(N50达0.6-1.0Mb)。与de novo组装对比显示,87%伪contig能准确对应单倍型,验证了方法的可靠性。

这项研究首次系统揭示了欧洲马铃薯"低单倍型多样性-高序列变异"的基因组悖论及其野生种渗入的进化机制。所构建的泛基因组资源不仅为解析马铃薯驯化史提供新视角,更通过单倍型图谱技术突破四倍体基因组分析的瓶颈。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该方法使得仅用短读长数据即可获得兆碱基级单倍型区块,这将大幅降低育种研究的基因组分析成本。作者指出,针对性地补充24个关键品种的基因组即可覆盖95%的欧洲马铃薯变异,为完成首个植物泛基因组完整图谱指明方向。随着欧盟对基因编辑作物的政策放开,这些发现将为马铃薯育种带来革命性机遇——既可精准引入野生种优良等位基因,又能有效清除连锁的有害突变,最终突破四倍体基因组对马铃薯育种的百年束缚。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