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在甲烷生成机制及固氮酶演化研究存在重大空白的情况下,研究人员开展了对甲基辅酶 M 还原酶(MCR)激活复合物的研究。他们纯化并表征了该复合物,确定其冷冻电镜结构,发现铁硫簇等关键特征。这为理解 MCR 激活机制和固氮酶早期演化提供了重要线索。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杂志上。
在地球的生物化学舞台上,甲烷()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每年,产甲烷古菌向环境中释放高达 1 Gt 的甲烷,而这些甲烷的产生大多依赖于甲基辅酶 M 还原酶(Methyl - coenzyme M reductase,MCR)。MCR 是地球上含量最为丰富的酶之一,在碳循环里占据着关键地位,全球近 50% 的甲烷都是由含 MCR 的微生物产生的,这无疑对气候变化产生了重大影响。MCR 能够将甲基辅酶 M( - S - CoM)还原为甲烷,同时辅酶 B(CoB - SH)作为电子供体形成 CoMS - SCoB 异二硫化物 。
然而,长期以来,科学家们对 MCR 的激活机制却知之甚少。MCR 的活性位点包含辅酶,其中心镍离子只有处于 Ni (I) 状态时才具有活性 。但产甲烷古菌如何实现的还原激活,一直是科学界尚未解开的谜团,这也成为了我们理解这一古老生物能量系统的重大障碍。与此同时,关于固氮酶中 [8Fe - 9S - C] 簇的起源问题也悬而未决,这进一步凸显了相关研究的紧迫性。
为了攻克这些难题,来自德国菲利普斯 - 马尔堡大学(Philipps - University Marburg)等多个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展开了深入研究。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杂志上,为我们揭示了 MCR 激活复合物的神秘面纱。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运用了多种先进的技术方法。首先是蛋白质纯化和表征技术,通过在嗜温、氢营养型产甲烷菌 Methanococcus maripaludis 的基因组中整合 Twin - Strep - tag 标记,成功纯化出 MCR 激活复合物,并对其组成成分进行了详细分析。其次,利用冷冻电镜(cryo - electron microscopy,cryo - EM)技术,在不同功能状态下对 MCR 激活复合物进行高分辨率结构解析,获得了关键的结构信息。此外,还运用了电子顺磁共振(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EPR)光谱技术,对复合物中辅因子的电子性质进行探究,以及通过系统的生化活性测定,明确了复合物激活 MCR 的能力和条件。
研究结果如下:
ATP 驱动复合物结合和 MCR 激活:研究人员发现,通过亲和纯化得到的 MCR 激活复合物,在体外能够以严格依赖 ATP 的方式激活 MCR,进而产生甲烷 。实验表明,当样品在 5 mM ATP 存在下预孵育时,反应 2 小时后产生的甲烷量为 40 ± 6 nmol,是未激活酶产生甲烷量的两倍;而当反应体系中没有外部添加 ATP 时,仅产生 9 ± 2 nmol 的甲烷 。此外,质量光度分析显示,ATP 能够促进 A2 组件与 MCR 的结合,稳定激活复合物的形成。
MCR 激活复合物的结构:冷冻电镜结构显示,激活复合物不对称地结合到 MCR 异源三聚体的一侧。Mmp 蛋白环绕在 MCR 核心周围,McrC 通过灵活的环与其他蛋白相互作用,调节对结合腔的访问 。A2 组件由两个反平行排列的 ABC 家族结构域组成,结合在 MCR 的背面,通过静电相互作用与 McrG 结合,且结构中捕获到两个 ATP 分子及其配位的 Mg 离子,表明该结构处于水解前状态。
MCR 激活过程中的功能不对称性:研究发现 MCR 核心的两个活性位点存在功能不对称性。在近端活性位点,发现了 CoMS - SCoB 异二硫化物,其与 Ni 离子的相互作用方式与之前的晶体结构显著不同 。同时,近端活性位点的构象变化,如特定环的位移和重排,可能有助于的还原和产物的释放。
类似固氮酶的 FeS 簇途径:研究人员在 McrC、Mmp7 和 Mmp17 的界面处观察到三个电子丰富区域,其中包含的铁硫簇结构与固氮酶催化辅因子的成熟中间体 L - 簇相似 。这些 FeS 簇形成了一条向位点的电子转移途径,可能在 MCR 激活过程中传递低电位电子,还原中的镍离子。EPR 光谱分析也为这些 FeS 簇的存在和功能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
MCR 激活和固氮酶演化:通过对 McrC、Mmp7、NifB 和 CfbD 等蛋白的系统发育分析,研究人员推测 [8Fe - 9S - C] 簇可能首先在产甲烷过程中用于 MCR 的激活,随后才被整合到固氮酶和类似固氮酶的系统中。这一结论为固氮酶的演化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在研究结论和讨论部分,研究人员验证了纯化的复合物可通过 ATP 依赖过程激活 MCR,但其激活效率与成熟 MCR 相比仍然较低,这表明可能存在其他尚未明确的辅助因子,影响着中镍离子的有效还原 。A2 组件在激活过程中的作用不仅是稳定激活复合物,还可能通过结合和水解 ATP 来调节的氧化还原电位。此外,研究中观察到的 MCR 不同酶促状态,为其催化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揭示了催化机制与激活过程之间的潜在联系。最重要的是,研究发现的 [8Fe - 9S - C] 簇在 MCR 激活复合物中的存在及可能的演化起源,填补了固氮酶演化研究中的关键空白,为深入理解生物固氮和甲烷生成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相关生物工程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