硼介导模块化组装四取代烯烃的立体控制合成新策略

时间:2025年7月4日
来源:Nature

编辑推荐:

本研究针对四取代烯烃立体选择性合成难题,开发了基于9-BBN炔基硼酸酯复合物的1,2-迁移/亲电捕获新策略。通过硼介导的模块化组装实现了双键几何构型的精确控制,并创新性地揭示了Zweifel烯化反应中非经典硼鎓离子参与的立体保留机制。该工作发表于《Nature》,为药物分子和天然产物的高效合成提供了通用平台。

广告
   X   

在有机化学领域,四取代烯烃作为天然产物、药物和功能材料的关键结构单元,其立体控制合成长期面临严峻挑战。传统烯化方法因空间位阻效应难以构建此类结构,而过渡金属催化策略又受限于前体制备困难。英国布里斯托大学Varinder K. Aggarwal团队在《Nature》发表突破性研究,通过创新性地开发硼介导模块化组装策略,实现了四取代烯烃的高效立体控制合成。

研究团队运用三大核心技术:1)9-BBN炔基硼酸酯复合物的原位构建与亲电活化;2)三甲基胺N-氧化物(TMANO)温和氧化稳定化中间体;3)立体发散性Zweifel烯化反应条件调控。通过计算化学阐明了非经典硼鎓离子参与的立体保留新机制。

【反应设计与优化】
以3-苯基丙基-9-BBN与1-戊炔锂生成的复合物为模型,发现提高浓度至0.1M可使乙基碘化物加成产率提升至77%。关键发现是亲电试剂与迁移基团对炔烃的syn式选择性加成,这为后续立体控制奠定基础。

【底物普适性】
研究系统考察了烷基卤化物/磺酸酯(5b-p)、碳正离子(5q-s)、硫鎓盐(5t-u)等六大类50余种亲电试剂的适用性。特别值得注意的是,Selectfluor诱导的迁移反应成功构建了全取代氟代烯烃5v,为生物电子等排体合成提供新途径。

【合成转化应用】
通过交叉偶联(图3a)、Zweifel烯化(图3b)等转化,实现了:
1)钯催化sp2-sp2偶联构建芳基三烷基乙烯7(81%收率)
2)碱调控立体发散合成:无碱条件获得E-构型8(>20:1),LiOMe存在时得到Z-构型9(1:6 E/Z)
3)创新性应用硒试剂实现Z-选择性烯化(18:1 Z/E)

【机理研究】
计算化学揭示:在甲醇溶剂中,β-碘代硼烷通过3c-2e非经典硼鎓离子中间体(TS-I-Anti能垒8.4 kcal/mol)实现构型保留,颠覆了传统syn消除认知。自然键轨道分析显示σ(C-B)→σ*(C-I)轨道相互作用(43.7 kcal/mol)是驱动力。

该研究不仅解决了四取代烯烃立体控制合成的世纪难题,更开创了硼化学新反应模式。其开发的模块化组装策略已成功应用于抗癌药他莫昔芬(71%收率,图4a)和天然产物γ-红没药烯(图4c)的高效合成,为复杂分子构建提供了原子经济性新范式。工作发表的立体控制策略被评价为"将重新定义有机合成手册中的烯烃制备方法"。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