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吸烟者肺癌基因组突变驱动因素解析:空气污染与被动吸烟的分子流行病学证据

时间:2025年7月4日
来源:Nature

编辑推荐:

来自国际多中心团队的研究人员通过Sherlock-Lung研究,对871例非吸烟肺癌患者基因组进行分析,揭示了KRAS、EGFR和TP53突变的地域差异特征,首次发现空气污染与SBS4/SBS5突变特征及端粒缩短的剂量效应关系,为环境致癌机制提供了分子流行病学证据。

广告
   X   

这项突破性研究解码了非吸烟者肺癌(LCINS)的基因组突变图谱。通过对28个地区871例患者的全基因组分析,发现北美和欧洲患者腺癌中KRAS突变率是东亚的3.8倍,而东亚患者更易出现EGFR和TP53突变。引人注目的是,研究者鉴定出未知诱因的SBS40a突变特征在腺癌中占比最高,并与EGFR突变显著相关。

台湾地区患者中检测到马兜铃酸相关的SBS22a特征突变,这一发现为地域特异性致癌物暴露提供了直接证据。更关键的是,研究首次建立空气污染与基因组损伤的定量关系:高污染地区患者端粒显著缩短,且携带更多SBS4(与吸烟相关)和SBS5(时钟样)突变,每单位PM2.5浓度升高对应突变负荷增加76%。这些发现不仅揭示了环境致癌的分子指纹,更为公共卫生政策制定提供了精准生物标志物。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