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这篇综述深入探讨了胆固醇(CNS)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生理功能、代谢循环机制及其在髓鞘再生(remyelination)中的关键作用,特别聚焦于多发性硬化症(MS)等神经退行性疾病中胆固醇稳态失调的病理机制。文章系统梳理了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间的胆固醇交互(cross-talk),并评述了靶向胆固醇代谢的治疗策略(如他汀类、环糊精和LXR激动剂)的潜在应用价值。
胆固醇作为人体最丰富的脂质之一,自1769年从胆结石中发现以来,其生理功能不断被揭示。中枢神经系统(CNS)虽仅占体重的5%,却集中了全身25%的胆固醇。由于血脑屏障(BBB)的隔离,CNS胆固醇需通过局部合成和细胞间循环维持稳态。近年研究发现,胆固醇代谢紊乱与多发性硬化症(MS)等神经疾病密切相关。
胆固醇属于甾醇家族,由四碳环骨架、羟基和非极性烃尾组成。其合成通过Bloch和Kandutsch-Russell两条经典途径,均以乙酰辅酶A(Acetyl-CoA)为起始原料,经HMG-CoA还原酶(HMGCR)催化生成甲羟戊酸,最终形成胆固醇。值得注意的是,7-脱氢胆固醇(7-DHC)不仅是胆固醇前体,还可经紫外线转化为维生素D。
星形胶质细胞是发育期胆固醇的主要来源,敲除其胆固醇合成关键蛋白SCAP会导致持续性髓鞘形成不良。神经元在胚胎期活跃合成胆固醇,但成年后转为依赖外源性供给。少突胶质细胞虽能合成胆固醇,但缺陷时可被其他细胞代偿。小胶质细胞在髓鞘再生过程中表现出显著的胆固醇合成上调,特异性敲除其胆固醇合成会严重损害髓鞘修复。
胆固醇在CNS中具有多重功能:
CNS通过精密回收系统避免胆固醇堆积:
循环障碍会导致:
MS病灶中可见:
胆固醇代谢是CNS功能维持的核心环节,其失调通过炎症、吞噬障碍和髓鞘修复受损等多途径推动神经病变。靶向胆固醇稳态的疗法需平衡免疫调节与髓鞘再生需求,未来研究应深入探索细胞特异性代谢调控机制。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