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地形调控细胞核变形通过分泌组通路促进骨再生

时间:2025年7月13日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编辑推荐:

这篇开创性研究揭示了微地形工程支架通过诱导间充质基质细胞(MSCs)核形态变形,显著调控其分泌组(secretome),从而增强骨再生机制。研究采用甲丙烯酸化聚柠檬酸辛二醇酯/羟基磷灰石(mPOC/HA)复合微柱(micropillars)结构,通过体外和小鼠颅骨缺损模型证实:核变形细胞分泌的胞外基质(ECM)组织相关蛋白(如Col1a2)通过旁分泌效应促进周围细胞成骨分化(osteogenic differentiation),并显著提升新骨体积(p<0.0001)。该成果为骨再生植入物设计提供了细胞力学-分泌组调控新范式。

广告
   X   

Introduction

细胞核形态是调控基因表达和细胞功能的关键因素,其异常变化与癌症、加速衰老及神经肌肉疾病相关。传统研究聚焦于核形态直接影响细胞命运,但其对分泌组(secretome)及周围细胞的调控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微地形工程(microtopography engineering)——具体采用5×5×8 μm3微柱结构——操纵核形态,探究其对骨再生的作用机制。微柱结构可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FM)、微流控装置等技术实现,而甲丙烯酸化聚柠檬酸辛二醇酯(mPOC)因其柠檬酸组分增强成骨作用,结合羟基磷灰石(HA)的骨仿生特性,成为理想植入材料。

Results

Influence of micropillar structures on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mPOC/HA implants

mPOC预聚物经1H NMR验证合成成功,HA纳米颗粒(~100 nm)通过动态光散射(DLS)表征。采用紫外光刻和接触印刷法制备mPOC/HA平面对照组与微柱支架(图1a)。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显示两组材料官能团一致,原子力显微镜(AFM)证实表面粗糙度无显著差异(图1e, f)。微柱支架加速降解实验中钙释放略高但无统计显著性(图1g, h),力学测试表明平面样品杨氏模量(0.95±0.12 GPa)显著高于微柱(0.48±0.02 GPa),但超出细胞感知阈值,不影响核形态操纵。

Nuclear deformation facilitates osteogenic differentiation of hMSCs

人源间充质基质细胞(hMSCs)在微柱上培养3天后,核形指数(NSI)显著降低(p<0.0001),共聚焦三维重建显示核体积、表面积及投影面积减小,核高度增加(图2a-d)。扫描电镜(SEM)揭示细胞在微柱顶部、侧边及底部形成收缩纤维(图2f)。微柱虽降低细胞代谢活性(MTT检测,p<0.0001),但不影响增殖(DNA含量检测)。关键成骨标志物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骨钙素(OCN)及RUNX2在微柱组显著上调(Western blot,p<0.0001),证实核变形促进成骨分化(图2j-n)。

Micropillars modulate the secretome of hMSCs that regulate extracellular matrix formation

分泌组蛋白质组学分析(LC-HRMS/MS)显示,微柱组差异表达蛋白(DEP)主要富集于胞外基质(ECM)组织与胶原纤维交联通路(图3c-e)。Reactome通路分析进一步验证ECM蛋白酶聚糖、胶原交联等过程上调(图3g)。跨孔实验(transwell)中,微柱处理的hMSCs通过旁分泌显著提升对侧细胞ALP活性(p<0.01)、钙沉积(Alizarin Red S染色,p<0.05)及胶原网络密度(图4b-g),证实分泌组通过matricrine效应调控ECM。

mPOC/HA micropillar implant promotes bone formation in vivo

在裸鼠颅骨临界尺寸缺损模型中,植入hMSCs接种的微柱支架12周后,微计算机断层扫描(μCT)显示新骨体积显著高于平面组(p<0.001,图5c, d)。组织学分析(三色染色)证实微柱组类骨组织增多且厚度增加(p<0.05,图5e, f),免疫组化显示骨桥蛋白(OPN)和骨钙素(OCN)表达增强。巨噬细胞标志物(F4/80、CD86/CD163)染色显示M1/M2比率无显著变化。

Micropillar implants facilitated bone regeneration in vivo via regulation of ECM organization and stem cell differentiation

空间转录组(ST)分析显示,微柱组Col1a2基因表达在硬膜层附近梯度升高(图6a)。差异表达基因(DEG)中,软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