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这篇综述系统阐述了CRISPR-Cas9技术在乳腺癌研究中的应用进展,重点介绍了基于CRISPR的功能基因组学筛选(包括CRISPRa/i、碱基编辑等变体)如何揭示乳腺癌进展、转移和治疗抵抗的关键驱动基因(如ERα、HER2、BRCA1/2),并探讨了靶向mTOR、CDK4/6、PARP等通路的联合治疗策略。文章还总结了体外/体内筛选模型(如CTC类器官)的技术挑战与未来方向,为开发新型乳腺癌疗法提供了多维度视角。
CRISPR-Cas9系统源自细菌免疫机制,其sgRNA引导的Cas9核酸酶可通过NHEJ修复机制实现基因敲除。衍生技术如CRISPRa(dCas9融合转录激活因子)和CRISPRi(dCas9融合抑制因子)能精细调控基因表达,而碱基编辑器(ABE/CBE)和Prime编辑器则实现无DSB的精准编辑。Cas13家族更拓展至RNA水平调控,为lncRNA研究提供新工具(如KILR lncRNA通过CRISPR-Cas13d筛选发现调控RPA1)。
基因组级文库(如GeCKOv2、Brunello)需包含4-6个sgRNA/基因及阴阳性对照。创新策略包括:
空间筛选:CRISPRmap技术结合原位蛋白检测
单细胞多组学:Perturb-seq同步分析sgRNA与转录组
体内模型:CTC细胞(Brx-82)尾静脉注射筛选转移驱动基因(如核糖体蛋白RPL1552)
3D类器官:患者来源CTC类器官揭示NRG1-ERBB3生存依赖
驱动基因挖掘:
超级增强子筛选发现BAMBI促进TNBC生长
染色质调控因子PHF5A通过SF3b剪接体抑制凋亡
伪基因MGAT4EP与FOXA1互作激活FOXM1
治疗抵抗机制:
内分泌治疗:ARID1A缺失导致ER+乳腺癌luminal特性丢失
PARPi耐药:CST复合体缺陷保护DNA末端
CDK4/6抑制剂:METTL14-m6A-E2F1轴介导逃逸
T细胞调控:DHX37敲除增强CD8+T细胞浸润
巨噬细胞重编程:Cop1缺失减少M2型极化
免疫检查点:NFE2L1/MAFG-BRD4调控PD-L1表达
当前局限包括sgRNA脱靶效应(需CHOPCHOP优化设计)和模型异质性(如PDX维持原始TME)。未来方向聚焦:
双基因筛选揭示合成致死(如PRMT5-RB1缺失协同效应)
空间多组学解析转移生态位
碱基编辑模拟临床突变(如PARP1耐药突变)
这项技术正推动乳腺癌研究从单基因分析迈向系统级干预,为精准医疗提供全新路线图。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