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免疫治疗新突破:I型干扰素早期响应增强与表位扩散机制

时间:2025年7月19日
来源: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编辑推荐:

研究人员通过脂质颗粒递送肿瘤非特异性抗原RNA,成功增强I型干扰素(type-I IFN)早期响应,解决了低免疫原性肿瘤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B)耐药难题。该研究证实该策略可诱导抗原扩散(epitope spreading),使耐药肿瘤产生自我放大的免疫应答,为攻克肿瘤免疫治疗耐药性提供新思路。

广告
   X   

这项研究揭示了肿瘤免疫治疗耐药的底层机制:当缺乏早期I型干扰素(type-I interferon, IFN-I)响应时,低突变负荷肿瘤难以触发有效的抗原扩散(epitope spreading)过程。科研团队设计了一种创新方案——将编码肿瘤非特异性抗原的RNA装载进脂质颗粒(LNP-RNA),通过系统给药强力激活树突状细胞的IFN-I通路。

在动物实验中,该策略展现出双重神奇效果:不仅使原本耐药的肿瘤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ICB)产生响应,更引发"连锁反应"——新产生的T细胞能识别更多肿瘤抗原(即表位扩散),形成自我放大的免疫循环。经处理的动物甚至建立"免疫记忆",在肿瘤再次攻击时表现出完全抵抗力。

这项发现改写了传统认知:肿瘤免疫治疗耐药并非由抗原特异性缺失导致,而是源于早期危险信号(danger signal)的不足。通过LNP-RNA人工启动IFN-I风暴,相当于给免疫系统装上"放大器",为攻克冷肿瘤(cold tumor)提供了普适性解决方案。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