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来自多机构的研究团队针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病理机制展开突破性研究,通过新型HDAC6选择性放射性示踪剂[18F]Bavarostat进行跨物种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首次证实PTSD患者杏仁核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6(HDAC6)可用性显著降低,该发现为开发靶向HDAC6的PTSD治疗策略提供了重要影像学证据。
这项开创性的转化医学研究揭示了组蛋白去乙酰化酶6(HDAC6)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中的关键作用。研究人员突破性地运用新型HDAC6选择性放射性示踪剂[18F]Bavarostat进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在人类受试者中发现PTSD患者杏仁核区域HDAC6可用性显著低于未经历创伤的对照组。这一革命性发现在小鼠模型中得到完美验证:无论是病例对照研究还是采用单次延长应激模型的纵向分析,均观察到HDAC6可用性降低的现象。值得注意的是,HDAC6作为微管功能的重要调控因子,通过维持糖皮质激素受体在5-羟色胺能脑区的核转位过程,参与应激相关的皮质醇信号传导。这些跨物种的影像学证据为理解PTSD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开辟了新视角,提示HDAC6可能成为治疗PTSD的潜在药物靶点。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