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淋巴结的mKRAS特异性两亲性疫苗在胰腺癌和结直肠癌中的突破性疗效:AMPLIFY-201试验最终结果

时间:2025年8月13日
来源:Nature Medicine

编辑推荐:

针对KRAS突变高发的胰腺癌(PDAC)和结直肠癌(CRC)术后复发难题,研究人员开发了靶向淋巴结的ELI-002 2P两亲性疫苗(含mKRAS G12D/R抗原和CpG-7909佐剂)。在25例MRD+患者中,71%诱导出持久性CD4+/CD8+ T细胞应答,高于阈值的应答者无进展生存期未达到(HR=0.12),且67%出现抗原扩散效应。该研究为KRAS驱动突变免疫治疗提供了新范式。

广告
   X   

KRAS基因突变被称为癌症界的"不可成药靶点",在胰腺癌中突变率高达93%,结直肠癌中达50%。尽管手术和化疗取得进展,但术后微小残留病灶(MRD)导致的复发仍是临床噩梦——胰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仅23.3%,且复发后治疗多为姑息性。传统疫苗因淋巴结递送效率低,难以激发有效免疫应答。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Zev A. Wainberg团队联合7家中心,在《Nature Medicine》发表了AMPLIFY-201 I期试验最终结果。这项研究创新性地采用两亲性疫苗技术,将KRAS突变肽段(G12D/G12R)与脂质分子结合,利用内源性白蛋白的淋巴转运特性实现淋巴结靶向递送。25例完成标准治疗但存在MRD(ctDNA+或CA19-9/CEA升高)的PDAC(20例)和CRC(5例)患者接受ELI-002 2P治疗,中位随访19.7个月显示:T细胞应答≥9.17倍阈值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未达到vs 3.02个月(HR=0.12),且抗原扩散至非疫苗肿瘤新抗原的现象为联合治疗提供新思路。

关键技术包括:1)基于白蛋白结合的两亲性分子设计实现淋巴结靶向;2)多肽池刺激结合FluoroSpot/流式细胞术(ICS)检测T细胞应答;3)Signatera ctDNA检测评估MRD状态;4)全外显子测序(WES)分析抗原扩散。

免疫原性与临床结局

通过ROC分析确定T细胞应答阈值(9.17倍),84%患者产生mKRAS特异性T细胞反应,其中71%同时激活CD4+和CD8+亚群。流式数据显示,68%患者诱导出颗粒酶B+/穿孔素+的细胞毒性CD4+ T细胞,84%产生CD8+ TEMRA(终末分化效应记忆)细胞。

抗原扩散现象

67%患者出现针对个体化肿瘤新抗原的T细胞应答,且83%扩散阳性者T细胞应答超过阈值。这种"疫苗后免疫谱拓宽"效应提示ELI-002可能重塑肿瘤免疫微环境。

生存获益

PDAC亚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达15.31个月,显著优于历史对照的5-6.37个月。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所有5例G12R突变患者均达到T细胞应答阈值,可能与该亚型PD-L1低表达特性相关。

这项研究突破性地证明:两亲性疫苗技术可克服KRAS突变免疫原性低的难题,通过诱导持久性T细胞应答和抗原扩散实现临床获益。目前针对7种KRAS/NRAS突变的ELI-002 7P II期试验(NCT05726864)正在进行中,其"现成"特性有望惠及20-25%的KRAS突变实体瘤患者。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