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加载增强金属靶材中氘核聚变速率:Thunderbird反应堆的突破性研究

时间:2025年8月22日
来源:Nature

编辑推荐:

这篇研究报道了一种名为Thunderbird的台式聚变反应堆,通过电化学方法将氘(D)加载到钯(Pd)金属晶格中,结合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PIII)技术,使氘-氘(D-D)聚变速率提升15(2)%。该研究首次在电子伏特(eV)能量尺度上通过电化学调控,实现了兆电子伏特(MeV)能量尺度的核反应增强,为聚变能源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广告
   X   

摘要

核聚变研究长期以来致力于实现能量净增益,而提高燃料密度是增加粒子碰撞概率的关键。本研究通过电化学方法将氘(D)加载到钯(Pd)金属晶格中,结合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PIII)技术,开发了名为Thunderbird的台式聚变反应堆。实验表明,电化学加载可使D-D聚变速率提升15(2)%,首次证明了电子伏特(eV)能量尺度的电化学过程能够影响兆电子伏特(MeV)能量尺度的核反应。

主体内容

Lawson准则与燃料密度

Lawson准则指出,聚变反应速率受燃料密度、时间和温度共同影响。传统磁约束(MCF)和惯性约束(ICF)聚变分别能达到1020 m−3和1031 m−3的燃料密度,但后者仅维持数百皮秒。相比之下,固态金属晶格可轻松实现1028 m−3的氘密度,为聚变研究提供了新途径。

Thunderbird反应堆设计

反应堆由等离子体推进器、真空室和电化学池三部分组成。等离子体推进器通过微波电离D2气体生成D+,经−30 kV鞘电压加速后植入钯靶。电化学池则通过还原D2O将D原子嵌入钯晶格,形成PdD0.7结构(XRD验证)。钯靶同时作为PIII靶材、电化学阴极和真空/电解液隔离层,实现多功能集成。

核聚变验证与增强效应

中子探测器(脉冲形状甄别技术)确认了D-D聚变的特征中子信号(2.45 MeV)。纯PIII加载时,中子产率在30分钟内从背景值0.21(9) n s−1升至稳定值135–140 n s−1。开启电化学加载后,产率进一步增加15(2)%,而使用H2O替代D2O时产率下降88.3(3)%,证实电化学D加载的关键作用。

机制与局限

电化学加载通过提高钯晶格内D浓度直接增加D-D碰撞概率。但当前系统总功率输出仅10−9 W,远低于输入功率(15 W)。未来可通过优化等离子体参数(如诱导耦合等离子体)、选用更高D容量的金属(如Nb、Ti),或探索3He/氚次级反应来提升能量效率。

结论

Thunderbird反应堆首次实现了电化学-核反应跨尺度耦合,为聚变研究开辟了“化学调控核过程”的新范式。尽管距离能量净增益仍有距离,该方法在燃料密度控制、低能核反应机制探索等方面具有重要科学价值。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