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为解决维生素D缺乏与衰老标志物关联的科研空白,研究人员通过横断面设计,招募健康中年人群体,检测BMI、WHR、体脂率(F%)、步行速度(WS)和握力(HGS)等表型衰老指标,结合血清维生素D分级(缺乏<20 ng/dL、不足20-30 ng/mL、充足>30 ng/mL),发现维生素D状态与生理衰老进程存在显著关联,为早期干预衰老提供了新依据。
生命体生理衰退的速度存在显著个体差异,其中维生素D作为关键营养素却被普遍忽视。低维生素D血症(Hypovitaminosis D)不仅是老年群体的特征,年轻人也难逃其影响。这项聚焦中年人群的研究,创新性地通过非侵入性方法检测身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体脂百分比(F%)、步行速度(WS)和握力(HGS)等表型衰老标志物,试图破解维生素D与早期衰老的潜在关联。
研究采用横断面设计,从门诊便捷抽样选取健康受试者,完成体格测量后检测血清维生素D水平。将数据按缺乏组(<20 ng/dL)、不足组(20-30 ng/mL)和充足组(>30 ng/mL)分层比较。频率分析显示,三组间表型标志物存在梯度差异,维生素D状态与肌肉功能(如HGS)、代谢指标(如WHR)显著相关。
尽管该研究受样本量和年龄共线性限制,但首次在中年群体中建立了维生素D与多维衰老标志物的关联模型,为抗衰老干预提供了新的生物标志物靶点。就像拼图的关键一块,这项研究填补了营养与衰老动力学之间的证据空白,提示维持充足维生素D或可延缓生理机能衰退的时钟。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