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ING与LTβR协同激活诱导三级淋巴结构中B细胞应答增强抗肿瘤免疫

时间:2025年9月4日
来源:Nature Immunology

编辑推荐:

本研究针对肿瘤微环境中三级淋巴结构(TLS)形成机制不明确的问题,通过同时激活先天免疫效应分子STING和淋巴毒素-β受体(LTβR),成功诱导了具有生发中心样反应的成熟TLS形成。研究发现该联合疗法能促进B细胞活化为IgG分泌型长寿命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增加CD4+ T细胞招募和记忆CD8+ T细胞扩增,并改变TH2/TH17平衡,从而显著增强对肿瘤复发抵抗能力。该成果为癌症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策略,发表于《Nature Immunology》。

广告
   X   

肿瘤微环境中存在一个有趣的现象:富含B细胞的三级淋巴结构(TLS)往往预示着更好的预后和免疫治疗响应。这些类似淋巴结的免疫"前哨站"被认为是抗肿瘤免疫反应的重要枢纽,但如何在"免疫冷"肿瘤中诱导功能性TLS形成一直是未解的难题。传统观点认为,淋巴毒素-β受体(LTβR)信号对淋巴器官发育至关重要,而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STING)则是连接先天与适应性免疫的桥梁。但单独激活任一路径都难以实现TLS的完全成熟,这促使研究人员思考:能否通过协同调控这两条通路,在肿瘤中"人工建造"出功能完备的免疫堡垒?

发表在《Nature Immunology》的这项研究给出了肯定答案。研究团队采用KPC(Trp53LSL-R172H/+ Pdx1-Cre)胰腺癌模型,通过联合使用STING激动剂ADU-S100和LTβR激动性抗体4H8,成功在多种肿瘤类型中诱导出具有完整生发中心结构的TLS。这些结构不仅包含CD19+ B细胞簇、滤泡辅助性T(TFH)细胞和滤泡树突状细胞,还伴随着高内皮微静脉(HEV)的发育,完美复现了次级淋巴器官的关键特征。

关键技术方法包括:建立KPC、Py230乳腺癌和76-9横纹肌肉瘤等多种小鼠肿瘤模型;通过免疫组化、免疫荧光和Halo图像分析定量TLS和HEV密度;流式细胞术分析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亚群;单细胞RNA测序解析免疫细胞图谱;采用新辅助治疗模式评估长期生存获益;血清转移实验验证体液免疫作用。

药物诱导肿瘤相关TLS形成

研究发现LTβR单药治疗即可诱导TLS,但联合STING激动剂能显著提升TLS"健康度":B细胞增殖标志Ki-67+细胞增加3倍,IgG+CD138+浆细胞大量聚集,CD73+记忆B细胞比例显著升高。免疫荧光三维重建显示,Bcl6+生发中心被CD19+ B细胞环绕,其间散布着与B细胞密切接触的CD4+ TFH细胞,再现了经典生发中心的细胞互作模式。

新辅助联合疗法抑制肿瘤生长和复发

在手术切除原发肿瘤后,接受联合治疗的小鼠对二次肿瘤攻击表现出持久抵抗力,90%个体获得长期生存。这种保护作用依赖于B细胞和CD8+ T细胞的协同:血清中检测到高滴度抗肿瘤IgG,骨髓中Blimp1+CD44+长寿命浆细胞增加5倍;而CD8+ T细胞缺失则完全取消治疗效果。单细胞RNA测序揭示联合治疗特异性扩增了IgG+ B细胞亚群和naive CD4+ T细胞,同时使TH17细胞减少60%,实现免疫应答类型的战略性转变。

肿瘤转录组重塑

RNA-seq分析显示联合治疗显著上调TH1相关基因(Tbx21、Stat4)、B细胞活化因子(CD40/CD40L)和抗体分泌标志(Mzb1、Cd27)。值得注意的是,人类TLS-rich肿瘤同样高表达这些基因,证实小鼠模型能准确模拟临床免疫特征。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显示,联合治疗同时增强炎症反应、适应性免疫和细胞毒性相关通路,形成多维度抗肿瘤免疫网络。

这项研究首次证明STING和LTβR通路的协同激活可编程化构建肿瘤内"免疫学校",其中B细胞经历完整的抗原驱动成熟过程,产生高亲和力抗体。相较于病毒载体或基因改造等复杂方法,这种纯药物诱导策略更具临床转化潜力。尤为重要的是,该方案在传统"免疫冷"的横纹肌肉瘤中也展现疗效,为难治性肿瘤提供了新思路。研究揭示的TLS"健康度"概念——即不仅关注TLS数量,更重视其功能完整性,将为未来免疫治疗评估提供重要维度。随着STING激动剂已进入临床,本研究为开发下一代联合免疫疗法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