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这个隐匿在身体内部的 “健康杀手”,在全球范围内肆虐,是常见癌症之一,也是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当前,多模式治疗虽有进展,但手术依旧是对抗胃癌的 “主力军”。传统评估手术疗效的方式聚焦于发病率和死亡率,然而,这一视角过于狭窄,无法全面涵盖围手术期护理的方方面面。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微创手术(MIS)崭露头角,在胃癌手术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不过,腹腔镜全胃切除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仍存争议,其应用还处于研究阶段。在此背景下,为了给临床治疗提供更有力的依据,来自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大学健康科学学院 Bakirkoy Dr. Sadi Konuk 培训和研究医院普通外科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展了此项研究。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BMC Surgery》杂志上,为胃癌治疗领域带来了新的曙光。
研究人员采用回顾性观察研究方法,选取 2018 年 7 月至 2024 年 1 月在单一中心接受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胃癌患者。为保证研究对象的同质性,排除了急诊手术、复发或转移性疾病、中转开腹手术、机器人胃切除术的患者。符合条件的患者被分为开腹全胃切除术组(open group)和腹腔镜全胃切除术组(lap group) 。研究人员收集患者的人口统计学数据、身体质量指数(BMI)、Charlson 合并症指数(CCI)评分、基线特征、手术和术后结果、肿瘤特征以及 “教科书式结局” 结果。其中,“教科书式结局” 标准涵盖多个关键方面,如无术中并发症、切缘阴性(肿瘤切除边缘无癌细胞残留)、切除标本中至少包含 15 个淋巴结、无严重术后并发症(Clavien-Dindo 评分≥3) 、无需再次干预、术后转入外科病房后无需再次入住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间不延长(≤21 天)、术后 30 天内无死亡、出院后无再入院等。统计分析时运用了 Pearson 卡方检验、Fisher 精确检验和 Mann-Whitney U 检验等方法。
研究结果显示,共 94 例患者参与研究,男性居多(73.4%,n=69) 。开腹组 61 例患者,腹腔镜组 33 例患者。两组在人口统计学数据、BMI、CCI 评分、肿瘤特征等方面相似。腹腔镜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开腹手术(p<0.001) ,但两组在吻合口漏及其他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无显著差异,住院时长也相近(p=0.715) 。开腹组的手术部位感染、肺炎等并发症发生率虽无统计学差异,但相对较高。开腹组的 “教科书式结局” 率为 50.8%,腹腔镜组为 51.5%,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49) 。研究还发现,影响能否达到 “教科书式结局” 的关键因素包括再入院、再次干预和术后并发症。
在讨论部分,研究人员指出,腹腔镜全胃切除术技术要求高,其安全性在外科文献中的确认滞后于微创部分胃切除术。本研究首次在 “教科书式结局” 参数下对比开腹与腹腔镜全胃切除术,具有创新性。研究中 “教科书式结局” 率与文献中其他研究相近,略高于部分审计结果,低于个别罕见研究。本研究纳入较多晚期肿瘤患者,可能影响了 “教科书式结局” 率。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在淋巴结清扫方面有优势,虽手术时间长,但并发症未增加。术后肺部并发症是常见并发症类型,与其他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样本量有限,且缺乏生活质量和生存数据。
总体而言,这项研究意义重大。它表明腹腔镜全胃切除术治疗食管胃结合部癌和胃癌与传统开腹手术同样安全,“教科书式结局” 率相似。这为临床医生选择手术方案提供了重要参考,在考虑患者身体状况、医生专业技能和医疗中心条件的基础上,腹腔镜全胃切除术可作为安全的手术选择。同时,也为后续研究指明方向,未来研究可进一步纳入生活质量和生存数据,扩大样本量,开展多中心研究,从而更全面地评估腹腔镜全胃切除术的价值。